“久無長者回車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久無長者回車轍”全詩
稍覺春衣生蟣虱,南窗晴日照爬搔。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久無長者回車轍,
仲蔚門墻映野蒿。
稍覺春衣生蟣虱,
南窗晴日照爬搔。
詩意:
詩人黃庭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春天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他觸景生情地描述了久違了長者的歸來、門墻上野蒿的映襯、春衣上出現的蟣虱以及南窗下晴日照射下的爬搔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黃庭堅對春天的留戀之情。首兩句“久無長者回車轍,仲蔚門墻映野蒿。”描繪了久違了長者的歸來,門墻上映著野蒿,暗示著鄉村的寧靜和原野的荒涼景象。接下來兩句“稍覺春衣生蟣虱,南窗晴日照爬搔。”則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細枝末節,春衣上的蟣虱和南窗下的爬搔蟲,凸顯了歲月的流轉和光陰的變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突出了詩人對春天的懷念之情。盡管詩中描繪的是一些細小的事物,但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詩人抓住了時光流轉中的瞬間,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美好回憶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傳達了深沉的情感,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哲思。
“久無長者回車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uán lǐ chūn huái shí shǒu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
jiǔ wú zhǎng zhě huí chē zhé, zhòng wèi mén qiáng yìng yě hāo.
久無長者回車轍,仲蔚門墻映野蒿。
shāo jué chūn yī shēng jǐ shī, nán chuāng qíng rì zhào pá sāo.
稍覺春衣生蟣虱,南窗晴日照爬搔。
“久無長者回車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