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蟲蠹群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年蟲蠹群經”全詩
老喜寬恩放去,心似驚波不停。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草荒先壟,
六年蟲蠹群經。
老喜寬恩放去,
心似驚波不停。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荒蕪的田野和被蟲蠹侵蝕的書籍,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感慨。詩人通過對比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喜悅和不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田野和書籍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歲月變遷的感嘆之情。詩的開篇“萬里草荒先壟”,形象地描繪了荒涼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人事易逝的主題。接著,“六年蟲蠹群經”,揭示了書籍被蟲蠹侵蝕的情景,暗示了人類文化的衰敗和知識的腐朽。這兩句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人類的生命與自然界的變遷相對比,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人事的脆弱。
接下來的兩句“老喜寬恩放去,心似驚波不停”,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喜悅和不安。詩人在喜悅中感受到寬容和解放,但內心卻像波濤一般不停地激蕩。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己的內心矛盾和紛亂的描述,也可以看作是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易逝的感慨,寄托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寬容與解放的期待。
黃庭堅是宋代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詩詞作品以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而著稱。這首《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感慨,展示了他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蟲蠹群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í qī sān liù yán qī shǒu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wàn lǐ cǎo huāng xiān lǒng, liù nián chóng dù qún jīng.
萬里草荒先壟,六年蟲蠹群經。
lǎo xǐ kuān ēn fàng qù, xīn shì jīng bō bù tíng.
老喜寬恩放去,心似驚波不停。
“六年蟲蠹群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