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知音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知音地”全詩
平生知音地,地下無尺素。
十夜九作夢,虜乘驚沙度。
時不與我謀,征西枕戈去。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道輔雙嶺見寄三疊》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道輔雙嶺見寄三疊》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蓮塘倒箭靫,
蓮塘的倒影如箭靶,
桂影涼霜兔。
桂樹的倒影像涼霜,兔子般敏捷。
平生知音地,
一生中理解我音律的地方,
地下無尺素。
地下無法量度的音律。
十夜九作夢,
十個夜晚中有九次作夢,
虜乘驚沙度。
敵人騎著驚動的沙塵而過。
時不與我謀,
時機不與我相配,
征西枕戈去。
我躺在戰爭的西方準備出征。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黃庭堅對友誼和戰爭的思考和感受。詩詞中的蓮塘倒箭靫和桂影涼霜兔是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獨特的比喻來展現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觀察和感受。平生知音地和地下無尺素則表達了詩人對知音和音樂的向往,將音樂的境界與無法量度的地下聯系在一起,強調了音樂的神秘與無法言喻的魅力。
接下來的十夜九作夢和虜乘驚沙度則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戰爭的殘酷現實。詩人在戰亂中的夢境和敵人騎兵的驚擾,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和不安。
最后兩句時不與我謀,征西枕戈去,表達了詩人對命運和時機的無奈,但他仍然選擇投身戰爭,準備拿起武器前往西方,表現了他對國家和忠誠的承諾。
整首詩詞通過精煉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表達了黃庭堅內心世界的復雜情感和對友誼、音樂以及國家的思考。
“平生知音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ào fǔ shuāng lǐng jiàn jì sān dié
次韻道輔雙嶺見寄三疊
lián táng dào jiàn chá, guì yǐng liáng shuāng tù.
蓮塘倒箭靫,桂影涼霜兔。
píng shēng zhī yīn dì, dì xià wú chǐ sù.
平生知音地,地下無尺素。
shí yè jiǔ zuò mèng, lǔ chéng jīng shā dù.
十夜九作夢,虜乘驚沙度。
shí bù yǔ wǒ móu, zhēng xī zhěn gē qù.
時不與我謀,征西枕戈去。
“平生知音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