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霣霜殺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仲子霣霜殺草”全詩
王君攀鱗附翼,禮義端能不騫。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
仲子霣霜殺草,
風流無地寄言。
王君攀鱗附翼,
禮義端能不騫。
中文譯文:
仲子,霣霜殺草,
風流無處寄托言辭。
王君攀鱗附翼,
禮義高尚,能夠不屈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王元直的六言詩。詩中表達了對王元直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仲子(指王元直)的欣賞和敬意。
首先,詩的開頭寫道“仲子霣霜殺草”,意味著王元直像早霜一樣清冷,有著強大的才能和品德。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對王元直高尚的個性和嚴謹的作風的贊美。
接下來的兩句“風流無地寄言”,表達了作者對王元直才情出眾,但卻無法找到合適的環境來展示自己的才華。這可能是指王元直在官場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和限制,無法充分施展才能。
最后兩句“王君攀鱗附翼,禮義端能不騫”,表達了作者對王元直高尚的品德和對他忠誠的贊賞。攀鱗附翼意味著王元直能夠與有才能和地位的人結交,并得到他們的支持。而“禮義端能不騫”則表明王元直在為官時能夠堅守禮義,不屈曲自己的原則。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王元直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王元直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這首詩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風范和對禮義的重視,是一首優秀的詩詞作品。
“仲子霣霜殺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ōng pō sòng zhòng tiān kuàng wáng yuán zhí liù yán yùn wǔ shǒu
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
zhòng zi yǔn shuāng shā cǎo, fēng liú wú dì jì yán.
仲子霣霜殺草,風流無地寄言。
wáng jūn pān lín fù yì, lǐ yì duān néng bù qiān.
王君攀鱗附翼,禮義端能不騫。
“仲子霣霜殺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