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如幻現微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度生如幻現微笑”全詩
貫花纓絡普莊嚴,度生如幻現微笑。
有一眾生起圓覺,即現三十二應身。
壁立千仞無依倚,住空還以自念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觀世音贊六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世音贊六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圣慈悲愿觀自在,
愿觀自在的圣慈悲,
海岸孤絕補陀巖。
獨立于海岸的孤巖。
貫花纓絡普莊嚴,
貫穿花纓的絡繽紛莊嚴,
度生如幻現微笑。
度化眾生如幻現微笑。
有一眾生起圓覺,
其中有一眾生覺悟圓滿,
即現三十二應身。
即刻顯現三十二相好身。
壁立千仞無依倚,
威立千仞無倚靠,
住空還以自念力。
卻在虛空中依然自持念力。
詩意:
這首詩以佛教觀世音菩薩為主題,表達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愿望和神圣形象。詩中描繪了觀世音菩薩獨立于海岸的孤巖上,神圣而莊嚴地貫穿著花纓,微笑著度化眾生。其中一個眾生通過覺悟達到了圓滿,在即刻間顯現出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相好身。詩中還描繪了觀世音菩薩壁立千仞,沒有任何倚靠,卻能在虛空中依然自持念力。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觀世音菩薩形象和功德的描繪,表達了佛教中慈悲觀世音菩薩的偉大和無限力量。詩人黃庭堅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將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和慈悲愿望深入人心地展現出來。詩中使用了一些佛教的特定詞匯,如觀自在、度生如幻、三十二應身等,展示了佛教思想對詩人的影響和啟發。整首詩意境高遠,描繪了觀世音菩薩的超凡形象和無邊慈悲,給人以寧靜、慰藉和啟迪。
“度生如幻現微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shì yīn zàn liù shǒu
觀世音贊六首
shèng cí bēi yuàn guān zì zài, hǎi àn gū jué bǔ tuó yán.
圣慈悲愿觀自在,海岸孤絕補陀巖。
guàn huā yīng luò pǔ zhuāng yán, dù shēng rú huàn xiàn wēi xiào.
貫花纓絡普莊嚴,度生如幻現微笑。
yǒu yī zhòng shēng qǐ yuán jué, jí xiàn sān shí èr yìng shēn.
有一眾生起圓覺,即現三十二應身。
bì lì qiān rèn wú yī yǐ, zhù kōng hái yǐ zì niàn lì.
壁立千仞無依倚,住空還以自念力。
“度生如幻現微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