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基皇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昔在基皇極”全詩
丘陵忽為谷,天地不藏舟。
河洛功無憾,幽燕策未收。
嗣皇朝萬國,任姒正興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挽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在基皇極,師臣論九疇。
丘陵忽為谷,天地不藏舟。
河洛功無憾,幽燕策未收。
嗣皇朝萬國,任姒正興周。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為神宗皇帝寫的挽詞,表達了對皇帝的深切懷念和對國家前景的展望。詩中以宏大的歷史背景和深邃的哲理意境,表達了黃庭堅對神宗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殷切期望。
賞析:
1. 第一首詩的開頭兩句“昔在基皇極,師臣論九疇”,表達了黃庭堅對神宗皇帝的敬仰之情。基皇是指神宗的廟號,極意味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師臣論九疇指的是神宗皇帝治理國家的智慧和能力,暗示了神宗的卓越統治才能。
2. 接下來的兩句“丘陵忽為谷,天地不藏舟”,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的變化,抒發了作者對神宗駕崩后天下局勢的動蕩和不安之感。丘陵轉為谷,暗示著政局的變動和社會的動蕩,天地不藏舟則表明神宗的統治不再穩固。
3. 第二首詩的兩句“河洛功無憾,幽燕策未收”,提到了河洛和幽燕兩個地方,分別代表著北方和南方。河洛指的是黃河流域,幽燕指的是遼東地區。這里表達了作者對神宗皇帝治理北方和南方的功績和遺憾,暗示著統一北方和南方的未竟之業。
4. 最后一句“嗣皇朝萬國,任姒正興周”,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望。嗣皇指的是神宗的嗣子,朝代萬國意味著國家的繁榮富強。任姒興周則是希望嗣子能夠像周朝的賢明君主一樣,繼承神宗的事業,統一天下,實現國家的安定與昌盛。
總體而言,黃庭堅通過《神宗皇帝挽詞三首》表達了對神宗皇帝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展望了國家的未來。詩詞構思巧妙,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個人情感,又融入了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是黃庭堅優秀的挽詞之作。
“昔在基皇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sān shǒu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
xī zài jī huáng jí, shī chén lùn jiǔ chóu.
昔在基皇極,師臣論九疇。
qiū líng hū wèi gǔ, tiān dì bù cáng zhōu.
丘陵忽為谷,天地不藏舟。
hé luò gōng wú hàn, yōu yàn cè wèi shōu.
河洛功無憾,幽燕策未收。
sì huáng cháo wàn guó, rèn sì zhèng xìng zhōu.
嗣皇朝萬國,任姒正興周。
“昔在基皇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