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椎打虛空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彌椎打虛空鼓”全詩
四海無波安樂住,陳家松下小柴門。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再答并簡康國兄弟四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答并簡康國兄弟四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須彌椎打虛空鼓,
撼得毗盧海月昏。
四海無波安樂住,
陳家松下小柴門。
譯文:
用須彌山般的巨椎敲打虛空的鼓,
震得海上的明月也變昏黃。
四海都沒有波濤,寧靜安樂居于其中,
在陳家松樹下的小柴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夸張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安寧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的須彌椎是佛教中的一種象征力量和穩固的巨型兵器,這里用來比喻作者的心境和力量。虛空鼓則象征著宇宙的廣袤和深遠。作者說他用須彌椎敲打虛空鼓,意味著他有著非凡的力量和決心,要撼動整個宇宙。
接著,詩中提到的毗盧海月,毗盧是佛教中的寶座,海月是指明亮的月光。作者說他的撼動使得海上的明月也變得昏暗,這是在表達他對于世俗的擾亂和浮華的嫌棄,以及對超脫和寧靜的向往。
接下來,詩中提到四海無波安樂住,這是在描繪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四海表示廣闊的世界,無波則表示沒有紛擾和動蕩,安樂住于其中,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寧靜生活的渴望。
最后,詩中提到陳家松下小柴門,陳家是作者的家族之一,松樹是象征堅固、長壽和和平的樹木。小柴門則是簡單而樸素的門。通過這一描寫,作者希望回歸家庭和平凡的生活,遠離世俗的紛擾,過上寧靜而簡樸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夸張的比喻手法描繪了作者對寧靜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紛擾世俗的厭倦和追求內心安寧的心情。通過使用佛教的象征意象,詩詞傳達了一種追求超脫、回歸本真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于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須彌椎打虛空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dá bìng jiǎn kāng guó xiōng dì sì shǒu
再答并簡康國兄弟四首
xū mí chuí dǎ xū kōng gǔ, hàn dé pí lú hǎi yuè hūn.
須彌椎打虛空鼓,撼得毗盧海月昏。
sì hǎi wú bō ān lè zhù, chén jiā sōng xià xiǎo zhài mén.
四海無波安樂住,陳家松下小柴門。
“須彌椎打虛空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