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無諍真三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酒中無諍真三昧”全詩
酒中無諍真三昧,便覺嵇康輸一籌。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謝答聞善二兄九絕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答聞善二兄九絕句》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阮籍劉伶智如海,
人間有道作糟丘。
酒中無諍真三昧,
便覺嵇康輸一籌。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作為答復聞善兩位兄弟的九首絕句之一。詩中提到了阮籍和劉伶這兩位才智超群的人物,將他們的智慧比作大海般深廣。詩人認為,盡管在世間的人道德有時會被誤解,但他們仍然能夠在混亂的社會中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阮籍和劉伶的贊頌,表達了對他們才智的敬佩。阮籍和劉伶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們以聰明才智和獨特的思想在文學和政治領域有所貢獻。詩中的"智如海"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之廣。同時,詩人也通過提到"人間有道作糟丘",暗示了世俗的道德觀念有時會誤導人們,而阮籍和劉伶則能夠保持自己獨立的價值觀。詩的最后一句"酒中無諍真三昧,便覺嵇康輸一籌",表達了詩人對阮籍和劉伶的贊揚,認為他們在飲酒中能夠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比起嵇康更勝一籌。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阮籍和劉伶的敬佩之情,同時也通過對他們才智的贊美,暗示了黃庭堅對理想主義和獨立思考的推崇。整首詩意蘊含深遠,是黃庭堅對那些在現實社會中堅守自己原則和價值觀的人們的贊美和鼓勵。
“酒中無諍真三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dá wén shàn èr xiōng jiǔ jué jù
謝答聞善二兄九絕句
ruǎn jí liú líng zhì rú hǎi, rén jiān yǒu dào zuò zāo qiū.
阮籍劉伶智如海,人間有道作糟丘。
jiǔ zhōng wú zhēng zhēn sān mèi, biàn jué jī kāng shū yī chóu.
酒中無諍真三昧,便覺嵇康輸一籌。
“酒中無諍真三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