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棟風簾豈來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棟風簾豈來處”全詩
一風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江津留語同濟僧,他日求我于宮亭。
吁嗟人蓋自有口,獨為欒公不舉酒。
欒公千歲湖冥冥,白茅縮酒巫送迎。
朱轓皂蓋來托宿,不聽靈君專此屋。
雄鴨去隨鷗鳥飛,老巫莫歌望翁歸。
貝闕珠宮開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
平生來往湖上舟,一官四十已包羞。
靈君如愿儻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宮亭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宮亭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左手作圓右手方,
世人機敏便可爾。
一風分送南北舟,
斟酌鬼神宜有此。
江津留語同濟僧,
他日求我于宮亭。
吁嗟人蓋自有口,
獨為欒公不舉酒。
欒公千歲湖冥冥,
白茅縮酒巫送迎。
朱轓皂蓋來托宿,
不聽靈君專此屋。
雄鴨去隨鷗鳥飛,
老巫莫歌望翁歸。
貝闕珠宮開水府,
雨棟風簾豈來處。
平生來往湖上舟,
一官四十已包羞。
靈君如愿儻可乞,
收此桑榆老故丘。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宮亭湖的景象,并融入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情感表達。詩中描繪了湖水、舟船、風景以及人們的交流和期望。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對人生瑣事的思考,以及對友誼和離別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寫情,通過描繪宮亭湖的景色和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詩中的宮亭湖被描繪得神秘而美麗,有江津、白茅、朱轓皂蓋等元素,給人一種幽靜而古樸的感覺。作者借助這個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神靈的思索,認為斟酌鬼神應該也會喜歡這樣的景色。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與僧人的交流和祝福,表達了對友誼和真摯感情的珍視。作者希望將來有一天,僧人能夠來到宮亭與他相見,這種期待和對友情的渴望在詩中表達得深情而動人。
最后幾句中,作者提到了貝闕、珠宮、水府等宏大的景象,展現了對壯麗場景的向往。然而,詩的結尾卻突出了作者自身的平凡和歲月的流逝。他自稱一官四十已包羞,意味著自己的官職已經過去,歲月已經使他感到羞愧。然而,他仍然希望靈君能夠收留他,讓他在這個桑榆老景的故丘中安度晚年。
整首詩以景入情,既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透露了作者對人生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宮亭湖的描繪,作者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情的細膩感悟。
“雨棟風簾豈來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tíng hú
宮亭湖
zuǒ shǒu zuò yuán yòu shǒu fāng, shì rén jī mǐn biàn kě ěr.
左手作圓右手方,世人機敏便可爾。
yī fēng fēn sòng nán běi zhōu, zhēn zhuó guǐ shén yí yǒu cǐ.
一風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jiāng jīn liú yǔ tóng jì sēng, tā rì qiú wǒ yú gōng tíng.
江津留語同濟僧,他日求我于宮亭。
xū jiē rén gài zì yǒu kǒu, dú wèi luán gōng bù jǔ jiǔ.
吁嗟人蓋自有口,獨為欒公不舉酒。
luán gōng qiān suì hú míng míng, bái máo suō jiǔ wū sòng yíng.
欒公千歲湖冥冥,白茅縮酒巫送迎。
zhū fān zào gài lái tuō sù, bù tīng líng jūn zhuān cǐ wū.
朱轓皂蓋來托宿,不聽靈君專此屋。
xióng yā qù suí ōu niǎo fēi, lǎo wū mò gē wàng wēng guī.
雄鴨去隨鷗鳥飛,老巫莫歌望翁歸。
bèi què zhū gōng kāi shuǐ fǔ, yǔ dòng fēng lián qǐ lái chù.
貝闕珠宮開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
píng shēng lái wǎng hú shàng zhōu, yī guān sì shí yǐ bāo xiū.
平生來往湖上舟,一官四十已包羞。
líng jūn rú yuàn tǎng kě qǐ, shōu cǐ sāng yú lǎo gù qiū.
靈君如愿儻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雨棟風簾豈來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