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良獨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味良獨少”全詩
共房頭(左角右咠)
(左角右咠)
,更深兄弟思。
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
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
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慙。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
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
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
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贛上食蓮有感》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贛上食蓮有感》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頭(左角右咠)(左角右咠),更深兄弟思。
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
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
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慙。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
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
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
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蓮子大得像手指,分開吃有母愛的甘甜。
在蓮房中央,越深情感越濃。
蓮子中還有小荷,形狀像小孩的手。
讓我想起一群雛鳥,迎著門口索要梨和棗。
蓮心本來苦澀,怎么可能食之甘美。
害怕食用臘制品中毒,素食則感到慚愧。
蓮花生長在淤泥中,但與泥土并不相同。
誰能不甘心吃蓮子,懂得它的美味可是少之又少。
我家的雙井塘,十里秋風充滿芳香。
能否得到同袍子的伙伴,一起穿上芙蓉色的衣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食用蓮子為主題,表達了黃庭堅對蓮子的贊美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蓮子的形態和味道,將蓮子比作母親的愛,令人感到甘甜和溫暖。詩中還提到了兄弟間的深情厚誼,以及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通過描寫蓮子中的小荷和小孩的手,形象地表達了蓮子的嬌小和可愛。這種對細節的描寫不僅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也展示了詩人對蓮子的細致觀察。
接下來的幾句,黃庭堅討論了食用蓮子的困境。雖然蓮子內心苦澀,但人們怎能拒絕它的美味呢?然而,詩人也提醒人們要小心食用臘制品的可能危害,并表達了對素食的贊同與慎重的態度。
最后兩句中,黃庭堅描述了家鄉的景色,以十里秋風的芳香來形容家鄉的美好。他渴望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分享家鄉的美景和快樂,表達了對歸鄉的向往和對親情、友情的珍視。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展示了黃庭堅對蓮子的喜愛和懷念,同時也透露出對家鄉情感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視。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蓮子的美味和獨特之處,又融入了詩人對家鄉和人情的情感表達,給人以溫馨和共鳴的感受。
“知味良獨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àn shàng shí lián yǒu gǎn
贛上食蓮有感
lián shí dà rú zhǐ, fēn gān niàn mǔ cí.
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gòng fáng tóu zuǒ jiǎo yòu qì zuǒ jiǎo yòu qì, gēng shēn xiōng dì sī.
共房頭(左角右咠)(左角右咠),更深兄弟思。
shí zhōng yǒu yāo hé, quán rú xiǎo ér shǒu.
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
lìng wǒ yì zhòng chú, yíng mén suǒ lí zǎo.
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
lián xīn zhèng zì kǔ, shí kǔ hé néng gān.
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gān cān kǒng là dú, sù shí zé huái cán.
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慙。
lián shēng yū ní zhōng, bù yǔ ní tóng diào.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
shí lián shuí bù gān, zhī wèi liáng dú shǎo.
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
wú jiā shuāng jǐng táng, shí lǐ qiū fēng xiāng.
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
ān dé tóng páo zǐ, guī zhì fú róng shang.
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
“知味良獨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