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在山亦桑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牛羊在山亦桑麻”全詩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陰風搜林山鬼嘯,千丈寒藤繞崩石。
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來陸梁嫚官府,試呼使前問其故。
衣冠漢儀民父子,吏曹擾之至如此。
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
但愿官清不愛錢,長養兒孫聽驅使。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上大蒙籠》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大蒙籠》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偏遠山區的景象,并通過對比山中貧困與官員奢華的生活,表達了對清廉官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黃庭堅以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景色。詩中提到的“黃霧冥冥小石門”和“苦竹參天大石門”描繪了兩個山門,山門間的“苔衣草路無人跡”傳達出人跡罕至的荒涼感。詩中還提到了“虎迒兔蹊”,這是一種充滿野性的景象,與山中的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陰風呼嘯、寒藤繞崩石,給人一種幽暗和寂寥的感覺。
接下來,詩中轉折出現了一個不同的景象,即“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這里描繪了山中的一個村莊,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養牛種地。與前面的荒涼景象相比,這個村莊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開始表達了黃庭堅對官員腐敗的不滿。他提到了“向來陸梁嫚官府”,意指過去的時候,山中的官府官員過于奢華。他試圖呼叫官員并詢問情況,但官員們卻被吏曹擾亂,無法聽到他的呼喊。這里表達了作者對官員的不滿和對清廉官員的期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貧困的憂慮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說,“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形容貧困之地缺少必需品。然而,他希望官員們能清廉起來,不貪圖金錢,而是能夠長養兒孫,聽從百姓的驅使。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比山中的荒涼景象和官員腐敗的生活,表達了黃庭堅對清廉官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貧困地區的關注和擔憂。詩中的描寫細膩生動,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突出了人與官員的反差和社會現實的不公。
“牛羊在山亦桑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dà méng lóng
上大蒙籠
huáng wù míng míng xiǎo shí mén, tái yī cǎo lù wú rén jī.
黃霧冥冥小石門,苔衣草路無人跡。
kǔ zhú cān tiān dà shí mén, hǔ háng tù qī liáo yǐ xī.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yīn fēng sōu lín shān guǐ xiào, qiān zhàng hán téng rào bēng shí.
陰風搜林山鬼嘯,千丈寒藤繞崩石。
qīng fēng yuán lǐ yǒu rén jiā, niú yáng zài shān yì sāng má.
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xiàng lái lù liáng mān guān fǔ, shì hū shǐ qián wèn qí gù.
向來陸梁嫚官府,試呼使前問其故。
yì guān hàn yí mín fù zǐ, lì cáo rǎo zhī zhì rú cǐ.
衣冠漢儀民父子,吏曹擾之至如此。
qióng xiāng yǒu mǐ wú shí yán, jīn rì yǒu tián wú mǐ shí.
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
dàn yuàn guān qīng bù ài qián, zhǎng yǎng ér sūn tīng qū shǐ.
但愿官清不愛錢,長養兒孫聽驅使。
“牛羊在山亦桑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