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桂枝不相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山桂枝不相忘”全詩
卻來獻納云臺表,小山桂枝不相忘。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爛腸五斗對獄吏,
白發千丈渥滄浪。
卻來獻納云臺表,
小山桂枝不相忘。
中文譯文:
滿腔憤懣如滔滔江水,與獄吏對峙,
白發如波濤一般千丈高聳,像是浸潤過蒼浪。
然而,我卻來奉獻我的詩篇,向朝廷表達我的心聲,
就像小山上的桂枝,永遠不會被遺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題目是《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憂愁,表達了對時局和政治現實的不滿和思考。
首先,詩人使用了爛腸五斗這個形象的比喻,形容自己內心的憤懣和痛苦。爛腸五斗意味著極度的憤怒和悲痛,對抗獄吏,顯示了詩人內心的堅定和倔強。
其次,詩中提到了白發千丈渥滄浪,這是對自己衰老和經歷的描述。白發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滄桑,千丈高聳則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壯烈和不屈。渥滄浪則是暗喻詩人經歷了風雨洗禮,滄海桑田,這使得他的內心更加堅韌和成熟。
然而,盡管詩人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憂愁,他仍然選擇用自己的詩篇來表達。他將自己的作品獻給云臺,向朝廷表達自己的心聲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這種奉獻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的堅持和追求,同時也顯示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詩人提到了小山上的桂枝,表示自己不會被遺忘。桂枝是常綠的,象征著堅貞和長久。詩人希望自己的詩篇能夠流傳下去,不被遺忘,就像小山上的桂枝一樣,永遠存在于世間。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黃庭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思考,他通過自己的詩篇來表達內心的痛苦和愿望,同時展現了他的堅持和追求。這首詩以寓意深遠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情感。
“小山桂枝不相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i zhān sì bì xiǎo shān kū mù èr shǒu
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làn cháng wǔ dǒu duì yù lì, bái fà qiān zhàng wò cāng láng.
爛腸五斗對獄吏,白發千丈渥滄浪。
què lái xiàn nà yún tái biǎo, xiǎo shān guì zhī bù xiāng wàng.
卻來獻納云臺表,小山桂枝不相忘。
“小山桂枝不相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