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沒牛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地沒牛膝”全詩
回望無夷陵,天南星斗濕。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荊州即事藥名詩八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州即事藥名詩八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如覆盆來,平地沒牛膝。
回望無夷陵,天南星斗濕。
中文譯文:
大雨如同覆滿盆來,把平地淹沒得看不見牛膝草。
回頭望去,沒有夷陵的景色,天空中的南方星斗潮濕。
詩意:
這首詩以荊州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雨水傾瀉而至,將平地淹沒的景象。詩中提到的牛膝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它的生長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因此雨水的豐沛導致平地上的牛膝草消失不見。詩人回望夷陵時,發現已經看不到那座山的景色,而天空中的星斗因為濕潤而顯得模糊不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雨水的豐沛和荊州的景象,通過雨水淹沒平地和牛膝草消失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變幻。詩人用"覆盆"的形象來形容雨水的大量涌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雨勢的磅礴。而"牛膝"草的消失,則進一步凸顯了雨水的豐沛程度。在詩人回望夷陵時,無法看見夷陵的景色,而星斗因為濕潤而顯得模糊,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描繪了雨水的豐沛和對荊州景象的觀察,展現了黃庭堅細膩的藝術感受和對自然界的敏銳觀察,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美感。
“平地沒牛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zhōu jí shì yào míng shī bā shǒu
荊州即事藥名詩八首
yǔ rú fù pén lái, píng dì méi niú xī.
雨如覆盆來,平地沒牛膝。
huí wàng wú yí líng, tiān nán xīng dǒu shī.
回望無夷陵,天南星斗濕。
“平地沒牛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