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讀人間未見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讀人間未見書”全詩
常思天下無雙祖,得讀人間未見書。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捫腹正空虛。
何時管鑰人吾手,為理簽題撲蠹魚。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是宋代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為吏三年弄文墨,
草萊心徑失耕鋤。
常思天下無雙祖,
得讀人間未見書。
公子藏山真富有,
小儒捫腹正空虛。
何時管鑰人吾手,
為理簽題撲蠹魚。
詩意:
這首詩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黃庭堅在擔任官員三年期間的心境和思考。詩中描述了他忙于應付官場事務,弄文墨之間,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詩意和農耕的本職工作。他常常思念著古代偉大的先賢,意味著他對于傳統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自己的文學創作的期待。詩的結尾,他期望有一天能擔任重要職位,掌握權力,以便能夠推動文化事業,為理念高尚的作品提供支持和認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在為官三年的時間里,黃庭堅被迫忙于瑣碎的事務,而無法專心于文學創作和詩意的追尋。他意識到自己迷失了方向,對于傳統文化和古代先賢的思念成為他內心的寄托。
詩中以對比的手法,將公子藏山和小儒捫腹作為對照,突顯了自己的渺小和虛無。公子藏山代表著富有和地位,而小儒捫腹則是形容自己貧窮和無足輕重。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境遇的不滿和對于社會現實的思考。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渴望掌握權力和影響力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夠擔任重要職位,成為管鑰之人,為具有高尚理念的作品提供保護和推動。這體現了作者對于文學事業的熱愛和對于文化發展的期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社會現實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向往和對于個人命運的思考。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生活的哲理,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得讀人間未見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uán wēng cóng wáng kuí yù jiè shū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
wèi lì sān nián nòng wén mò, cǎo lái xīn jìng shī gēng chú.
為吏三年弄文墨,草萊心徑失耕鋤。
cháng sī tiān xià wú shuāng zǔ, dé dú rén jiān wèi jiàn shū.
常思天下無雙祖,得讀人間未見書。
gōng zǐ cáng shān zhēn fù yǒu, xiǎo rú mén fù zhèng kōng xū.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捫腹正空虛。
hé shí guǎn yào rén wú shǒu, wèi lǐ qiān tí pū dù yú.
何時管鑰人吾手,為理簽題撲蠹魚。
“得讀人間未見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