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雖不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逢人雖不殺”全詩
逢人雖不殺,袖里有青蛇。
是翠巖則二,非翠巖則別。
彌勒下生時,亦作如是說。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翠巖璣禪師真贊》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翠巖璣禪師真贊》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步一彌勒,一句一釋迦。
逢人雖不殺,袖里有青蛇。
是翠巖則二,非翠巖則別。
彌勒下生時,亦作如是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佛教的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崇敬和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一步一彌勒,一句一釋迦。”彌勒和釋迦分別是佛教中的兩位重要人物。彌勒菩薩是佛教信仰中將來要降世拯救眾生的菩薩,而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詩人通過“一步一彌勒,一句一釋迦”表達了對佛法的追尋和學習的態度,強調了每一步、每一句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逢人雖不殺,袖里有青蛇。”意味著詩人雖然對待他人溫和、不加傷害,但也不乏內心深處的警惕和準備。袖里的青蛇象征著警覺和戒備心態,提醒人們要保持警惕。
接著詩中寫道:“是翠巖則二,非翠巖則別。”這里的“翠巖”是指佛教中的凈土,象征著佛法修行的境地。詩人意味著在翠巖(凈土)中,彌勒和釋迦是相得益彰的存在,二者相輔相成。但如果不在翠巖中,二者就會分別,指出了修行的重要性和環境的影響。
最后一句“彌勒下生時,亦作如是說。”表明這些話語正是彌勒菩薩在下生時所說的,強調了佛教教義的權威性和普遍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教義的尊崇和追求,強調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外在環境對修行的影響。通過彌勒和釋迦這兩個佛教象征人物,詩人表達了對佛法的敬仰和追尋,并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覺和準備,以達到心靈的凈化和修行的目標。
“逢人雖不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ì yán jī chán shī zhēn zàn
翠巖璣禪師真贊
yī bù yī mí lè, yī jù yī shì jiā.
一步一彌勒,一句一釋迦。
féng rén suī bù shā, xiù lǐ yǒu qīng shé.
逢人雖不殺,袖里有青蛇。
shì cuì yán zé èr, fēi cuì yán zé bié.
是翠巖則二,非翠巖則別。
mí lè xià shēng shí, yì zuò rú shì shuō.
彌勒下生時,亦作如是說。
“逢人雖不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