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庭災異劾三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庭災異劾三公”全詩
圣朝罪己恩寬大,時雨愆期旱蘊隆。
東海得無冤死婦,南陽疑有臥云龍。
傳聞已減大官膳,肉食諸君合奏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六月閔雨》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月閔雨》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月閔雨
湯帝咨嗟懲六事,
漢庭災異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寬大,
時雨愆期旱蘊隆。
東海得無冤死婦,
南陽疑有臥云龍。
傳聞已減大官膳,
肉食諸君合奏功。
譯文:
六月的閔雨,
湯帝悲嘆治理國家的六個問題,
漢朝庭院中的災禍被指責到三公身上。
圣朝君主自責并寬恕,
及時的雨水彌補了旱災的損失。
東海中沒有冤死的婦人,
南陽地方有傳聞說有一條臥云化為龍的事情。
聽說宮廷已經減少了大官的膳食,
肉食被諸位功臣們一起奏效。
詩意和賞析:
《六月閔雨》這首詩詞描繪了當時宋朝的社會政治狀況和人們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詩的開頭提到了湯帝,這里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湯王,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圣明君主。詩中描述了湯帝對國家六個問題的憂慮和悲嘆,顯示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政治腐敗的關切。
接著提到了漢庭,指的是漢朝的皇宮。災異劾三公指的是在漢朝時期,國家發生了一些災禍和異象,責任被歸咎于朝廷的三公(指宰相、御史大夫和尚書令)。這部分反映了作者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和對官員的批評。
然而,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對宋朝圣明君主的贊揚。圣朝罪己恩寬大,意味著國君能夠自我反省并寬恕他人的過失。時雨愆期旱蘊隆,描繪了及時的雨水彌補了旱災的損失,展示了君主的仁政和善治。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東海無冤死的婦人和南陽可能有臥云化龍的傳聞,表達了對神奇事物的想象和對神秘力量的敬畏。這些意象可能是對社會中不平之事和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渴望的寄托。
最后兩句提到了宮廷減少官員的膳食,肉食諸君合奏功。這里表示官員們減少了享受的奢華,以示對國家的忠誠和貢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社會政治狀況的描繪和對君主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公正和清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對超自然力量和神奇事物的想象和敬畏。
“漢庭災異劾三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uè mǐn yǔ
六月閔雨
tāng dì zī jiē chéng liù shì, hàn tíng zāi yì hé sān gōng.
湯帝咨嗟懲六事,漢庭災異劾三公。
shèng cháo zuì jǐ ēn kuān dà, shí yǔ qiān qī hàn yùn lóng.
圣朝罪己恩寬大,時雨愆期旱蘊隆。
dōng hǎi dé wú yuān sǐ fù, nán yáng yí yǒu wò yún lóng.
東海得無冤死婦,南陽疑有臥云龍。
chuán wén yǐ jiǎn dà guān shàn, ròu shí zhū jūn hé zòu gōng.
傳聞已減大官膳,肉食諸君合奏功。
“漢庭災異劾三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