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從空處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法從空處起”全詩
香潤云生礎,煙明虹貫巖。
法從空處起,人向鼻頭參。
一炷聽秋雨,何時許對談。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謝王炳之惠石香鼎》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王炳之惠石香鼎》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薰爐宜小寢,
鼎制琢晴嵐。
香潤云生礎,
煙明虹貫巖。
法從空處起,
人向鼻頭參。
一炷聽秋雨,
何時許對談。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座宜人的小寢室,其中放置了一座制作精美的石香鼎。爐內的香煙如云在鼎的基座上升起,仿佛煙霧融入了晴朗的嵐色中。整個景象宛如仙境,法則仿佛從空靈處產生,人們聞香時仿佛靈魂與鼻子相參。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可以靜靜地聆聽秋雨的聲音,期待與心愛之人對話的時刻。
賞析:
黃庭堅以嫻熟的筆觸描繪了一幅雅致的畫面。詩中的薰爐象征著安靜與寧靜,宜小寢的寢室則給人一種私密和放松的感覺。鼎制琢晴嵐的描寫表現了石香鼎的精美工藝,煙霧如虹貫穿山巖,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這種美景與法從空處起、人向鼻頭參的描寫相呼應,強調了聞香對靈魂的觸動和對自然法則的順應。最后兩句表達了對秋雨的傾聽和與心愛之人的相聚的期盼,給人一種溫馨而浪漫的感覺。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美好環境和人與自然的交融之感。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色和情感表達,黃庭堅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情的敏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這首詩詞以其清新雅致的風格,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氛圍,同時也引發了對于美好事物和人際交流的思考。
“法從空處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áng bǐng zhī huì shí xiāng dǐng
謝王炳之惠石香鼎
xūn lú yí xiǎo qǐn, dǐng zhì zuó qíng lán.
薰爐宜小寢,鼎制琢晴嵐。
xiāng rùn yún shēng chǔ, yān míng hóng guàn yán.
香潤云生礎,煙明虹貫巖。
fǎ cóng kōng chù qǐ, rén xiàng bí tóu cān.
法從空處起,人向鼻頭參。
yī zhù tīng qiū yǔ, hé shí xǔ duì tán.
一炷聽秋雨,何時許對談。
“法從空處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