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得行休更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策馬得行休更秣”全詩
望子從來非一日,因人略不寄雙魚。
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
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僮稚割生芻。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迎醇甫夫婦》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迎醇甫夫婦》。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陳甥歸約柳青初,
麥隴纖纖忽可鉏。
望子從來非一日,
因人略不寄雙魚。
園中鳥語勸沽酒,
窗下日長宜讀書。
策馬得行休更秣,
已令僮稚割生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庭堅迎接他的表弟醇甫夫婦歸來的場景。詩人描述了一系列生活中的細節,表達了對親友團聚、家庭和睦、人生安寧的向往與祝福。
賞析:
黃庭堅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展示了家庭團聚的喜悅情景。首句“陳甥歸約柳青初”,表明詩人的表弟陳甥歸來的時候正是柳樹青翠的初春。接下來的兩句“麥隴纖纖忽可鉏,望子從來非一日”,通過描寫麥地上新生的嫩苗,暗示了詩人多年未見的親人歸來的喜訊。詩中的“雙魚”指的是表弟醇甫和他的妻子,因為“魚”在古代有夫妻的象征,而“略不寄雙魚”則表示詩人尚未寄出給他們的來信。
接下來的兩句“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描繪了家中的園景和室內的光景。鳥語的歡鳴和陽光的長明提示著宴會的進行,而窗下的陽光長久的時間則適合安靜地讀書。這里表達了家庭的寧靜和歡樂之情。
最后兩句“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僮稚割生芻”,詩人表示自己已經安排好了馬匹的喂養,讓仆人們暫時休息,享受團圓的喜悅。詩人通過這種家庭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親情、友情、家庭和諧以及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家庭團聚的喜悅與美好,傳遞了詩人對親人和家庭幸福的祝福。
“策馬得行休更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ng chún fǔ fū fù
迎醇甫夫婦
chén shēng guī yuē liǔ qīng chū, mài lǒng xiān xiān hū kě chú.
陳甥歸約柳青初,麥隴纖纖忽可鉏。
wàng zǐ cóng lái fēi yī rì, yīn rén lüè bù jì shuāng yú.
望子從來非一日,因人略不寄雙魚。
yuán zhōng niǎo yǔ quàn gū jiǔ, chuāng xià rì zhǎng yí dú shū.
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
cè mǎ de xíng xiū gèng mò, yǐ lìng tóng zhì gē shēng chú.
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僮稚割生芻。
“策馬得行休更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