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所筑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謝公所筑埭”全詩
蘇州來賦詩,句與秋氣清。
僧構擅空闊,浮光飛棟甍。
維斗天司南,其下百瀆傾。
貝宮產明月,含澤遍諸生。
槃礴淮海間,風煙侵十城。
籟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來杪搖落,霜清見魚行。
白鷗遠飛來,得我若眼明。
佳人歸何時,解衣繞廂榮。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外舅孫莘老守蘇州留詩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堅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外舅孫莘老守蘇州留詩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堅和》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謝公所筑埭,未嘆曲池平。
蘇州來賦詩,句與秋氣清。
僧構擅空闊,浮光飛棟甍。
維斗天司南,其下百瀆傾。
貝宮產明月,含澤遍諸生。
槃礴淮海間,風煙侵十城。
籟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來杪搖落,霜清見魚行。
白鷗遠飛來,得我若眼明。
佳人歸何時,解衣繞廂榮。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在蘇州外舅孫莘老守的斗野亭上寫下的。詩中描繪了蘇州的美景和詩人對于這片土地的贊美之情。詩人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用清新的語言表達對蘇州的贊美和敬意,并表達了對佳人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州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展現了蘇州的獨特之美。詩人首先提到了謝公所筑的埭(水壩),并表達了對曲池平靜的景象的贊嘆。接著,他描述了來到蘇州的僧人擅長構筑高聳的寺廟,寺廟的飛檐流動的光影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接著以斗野亭為中心,描繪了蘇州的百川匯聚,形成了壯麗的景觀。
詩中提到了貝宮產生明亮的月光,澤水滋潤了生命。淮海之間的風煙彌漫,給十座城市帶來了祥和的氛圍。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展現了蘇州的獨特之美。
在最后幾句中,詩人表達了對遠方白鷗的眷戀,白鷗的飛來使他感到眼界開闊。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佳人的思念和期待,希望她早日歸來,解開衣裳,圍繞在他身邊,共享榮華富貴。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蘇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蘇州的贊美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佳人的思念之情。詩詞描繪了豐富多樣的景色和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謝公所筑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i jiù sūn shēn lǎo shǒu sū zhōu liú shī dòu yě tíng gēng shēn shí yuè tíng jiān hé
外舅孫莘老守蘇州留詩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堅和
xiè gōng suǒ zhù dài, wèi tàn qǔ chí píng.
謝公所筑埭,未嘆曲池平。
sū zhōu lái fù shī, jù yǔ qiū qì qīng.
蘇州來賦詩,句與秋氣清。
sēng gòu shàn kōng kuò, fú guāng fēi dòng méng.
僧構擅空闊,浮光飛棟甍。
wéi dòu tiān sī nán, qí xià bǎi dú qīng.
維斗天司南,其下百瀆傾。
bèi gōng chǎn míng yuè, hán zé biàn zhū shēng.
貝宮產明月,含澤遍諸生。
pán bó huái hǎi jiān, fēng yān qīn shí chéng.
槃礴淮海間,風煙侵十城。
lài xiāo chuī mù mò, làng bō fèi páo pēng.
籟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wǒ lái miǎo yáo luò, shuāng qīng jiàn yú xíng.
我來杪搖落,霜清見魚行。
bái ōu yuǎn fēi lái, dé wǒ ruò yǎn míng.
白鷗遠飛來,得我若眼明。
jiā rén guī hé shí, jiě yī rào xiāng róng.
佳人歸何時,解衣繞廂榮。
“謝公所筑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