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故相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是故相違”全詩
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東縣聞銅臭,江陵換祫衣。
丁寧巫峽雨,慎莫暗朝暉。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巴俗深留客,
吳儂但憶歸。
直知難共語,
不是故相違。
東縣聞銅臭,
江陵換祫衣。
丁寧巫峽雨,
慎莫暗朝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在巫山縣的離別之情。他在巴地風俗的熏陶下,深深地留戀著這里的客人。然而,他心中卻始終惦記著自己的故鄉吳地。盡管他們之間存在著難以共語的隔閡,但這并不表示他們是故意相互違背。詩中還提到了東縣傳來的銅器的氣味,以及江陵地區舉行祭祀活動時更換的祭祀衣袍。最后,他警醒自己要謹慎,不要被短暫的朝陽所迷惑。
賞析: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情的思索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黃庭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抒發了對巴地和吳地的感情糾葛。詩中的巴俗和吳儂是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方言,展現了地方特色和個人情感的交織。他直言自己難以與當地人交流,但并不認為這是故意相互違背,而是雙方文化差異所致。通過描繪東縣傳來的銅器氣味和江陵更換祭祀衣袍的情景,使詩詞增添了一絲生動和具體的細節。最后一句話是作者對自己的提醒,他告誡自己要保持警惕,不要被短暫的朝陽所迷惑,意味著他希望自己能保持清醒的思維,不受外界干擾。
整首詩以簡練而意味深長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歸鄉的復雜情感,同時也觸及了文化差異和個人思考的層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思考,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詩人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
“不是故相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tí wū shān xiàn yòng dù zi měi yùn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
bā sú shēn liú kè, wú nóng dàn yì guī.
巴俗深留客,吳儂但憶歸。
zhí zhī nán gòng yǔ, bú shì gù xiāng wéi.
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dōng xiàn wén tóng xiù, jiāng líng huàn xiá yī.
東縣聞銅臭,江陵換祫衣。
dīng níng wū xiá yǔ, shèn mò àn zhāo huī.
丁寧巫峽雨,慎莫暗朝暉。
“不是故相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