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身來作管城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失身來作管城公”全詩
正以多知巧言語,失身來作管城公。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詠猩猩毛筆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詠猩猩毛筆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桄榔葉暗賓郎紅,
朋友相呼墮酒中。
正以多知巧言語,
失身來作管城公。
中文譯文:
桄榔葉暗賓郎紅,
朋友相呼墮酒中。
正以多知巧言語,
失身來作管城公。
詩意:
這首詩以嘲諷和諷刺的口吻表現了一種社交中的虛偽和偽善。桄榔葉和賓郎紅都是對猩猩的形象的描繪,暗指人們真實面目的掩飾。詩中的人物在歡樂的氛圍中飲酒作樂,互相稱呼,卻都在拿著巧言令色來迎合彼此,以求得更多的社交優勢和利益。然而,這些人在追求權勢和名利的過程中,卻失去了自己的真實性格和尊嚴。
賞析:
黃庭堅通過對猩猩形象的運用,巧妙地揭示了人們在社交場合中的虛偽和偽善。桄榔葉暗賓郎紅的描繪,既有現實的形象,又有象征意義,暗示了人們在社交中的偽裝和虛偽。詩中的朋友們相互稱呼,墮入酒中,暗示了他們在酒宴中放縱自己,追求短暫的享樂。然而,他們所展現的多知巧言語只是一種表面上的技巧,是為了取悅對方,爭取更多的利益和地位。最后一句"失身來作管城公",意味著為了得到權勢和地位,他們不惜放棄自己的真實性格和尊嚴。
整首詩以戲謔的筆調,揭示了社交中的虛偽和偽善,表達了作者對這種偽裝行為的不滿和批評。黃庭堅的詩作常常以嘲諷和諷刺的方式來揭示社會弊病和人性的弱點,這首詩也不例外。通過對猩猩形象的運用,他生動地揭示了人們在追求社交利益的過程中,常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和人性的尊嚴。這首詩詞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給人以深思。
“失身來作管城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yǒng xīng xīng máo bǐ èr shǒu
戲詠猩猩毛筆二首
guāng láng yè àn bīn láng hóng, péng yǒu xiāng hū duò jiǔ zhōng.
桄榔葉暗賓郎紅,朋友相呼墮酒中。
zhèng yǐ duō zhī qiǎo yán yǔ, shī shēn lái zuò guǎn chéng gōng.
正以多知巧言語,失身來作管城公。
“失身來作管城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