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誰辨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茂陵誰辨漢”全詩
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
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
千里與昨日,一種并成塵。
定知今世士,還是昔時人。
烏用取他骨,復持埋我身。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即來》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來》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先去豈長別,后來非久親。
早已離開并不久,后來卻未見親近。
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
新的墳墓接連出現,像是魚鱗一樣。
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
茂陵誰能分辨出漢朝的陵墓,驪山又怎能辨認出秦朝的陵墓。
千里與昨日,一種并成塵。
千里之遙與昨日,都已化為塵土。
定知今世士,還是昔時人。
我們應當明白,今天的人與過去的人并無不同。
烏用取他骨,復持埋我身。
烏鴉何用奪取他人的骨骸,還是將我埋葬。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于時間的思考和對生死的感慨。詩人認為離別和相聚都是暫時的,新的生命接踵而至,如同魚鱗一般。他提到了茂陵和驪山,這兩個地方都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暗示了人們對于歷史的模糊和混淆。詩中還表達了對于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的感嘆,時間將一切都化為塵土,今天的人與過去的人并無二致。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于死亡的思考,烏鴉奪取他人的骨骸,也會有一天將自己埋葬。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類的生命短暫和時間的無情。通過對生死和時間的思考,詩人黃庭堅引發了讀者對于生命的思索和對于歷史的思考。詩詞的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發和反思。
“茂陵誰辨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lái
即來
xiān qù qǐ zhǎng bié, hòu lái fēi jiǔ qīn.
先去豈長別,後來非久親。
xīn fén jiāng jiù zhǒng, xiāng cì shì yú lín.
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
mào líng shuí biàn hàn, lí shān jù shí qín.
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
qiān lǐ yǔ zuó rì, yī zhǒng bìng chéng chén.
千里與昨日,一種并成塵。
dìng zhī jīn shì shì, hái shì xī shí rén.
定知今世士,還是昔時人。
wū yòng qǔ tā gǔ, fù chí mái wǒ shēn.
烏用取他骨,復持埋我身。
“茂陵誰辨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