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坐井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城坐井底”全詩
出門決一戰,莫見旗鼓跡。
令嚴初不動,帳下聞吹笛。
乍奔水上軍,拔幟入趙壁。
長驅劇崩摧,百萬俱辟易。
子於風雅閑,信矣強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與窄。
攬物能微吟,假借少儲積。
山城坐井底,聞見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謫。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答薛樂道》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薛樂道》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薛侯筆如椽,
崢嶸來索敵。
出門決一戰,
莫見旗鼓跡。
令嚴初不動,
帳下聞吹笛。
乍奔水上軍,
拔幟入趙壁。
長驅劇崩摧,
百萬俱辟易。
子於風雅閑,
信矣強有力。
天材如升斗,
吾恨付與窄。
攬物能微吟,
假借少儲積。
山城坐井底,
聞見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
何不指瑕謫。
中文譯文:
薛侯的筆就像椽子一樣粗大,
挺拔威武地來尋找敵人。
出門決定一戰,
卻看不到旗幟和鼓聲的蹤跡。
命令嚴肅而不動搖,
帳下的人聽到吹笛聲。
突然沖向水上的軍隊,
拔起旗幟進入趙國的城壁。
長驅直入,劇烈地崩潰摧毀,
百萬敵軍都退散了。
你在風雅的閑適中,
真的很有力量。
你的才華像斗量一樣豐富,
我為把它局限于狹小的領域而感到遺憾。
你能夠用微弱的吟唱來把握事物,
借助少量的積累來虛掩自己。
坐在山城的井底,
聽到的和看到的更加狹窄。
難道你不是知音嗎,
為什么不指出我的缺點和局限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給薛樂道的答復。詩人以薛樂道的才華比喻為巨大的梁木,形容其威武勇猛地尋找敵人。詩中表達了薛樂道在軍事上的出色表現,決戰出征卻不留下絲毫痕跡,展現了他的智謀和決斷力。
詩中提到令嚴初不動,指的是薛樂道的軍事指揮嚴明而果斷。帳下聞吹笛,顯示了他指揮有方,士兵聽到笛聲即行動。乍奔水上軍,拔幟入趙壁,描繪了薛樂道軍隊的奔襲和攻城的情景,展現了他的勇猛和戰略才能。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對薛樂道的欽佩和遺憾。黃庭堅認為薛樂道的才華應該得到更廣闊的發揮,而不應局限于軍事領域。他贊美薛樂道能夠用微弱的吟唱來把握事物,但也暗示他對薛樂道沒有給予更多支持和賞識的遺憾。
最后幾句詩中,黃庭堅借山城坐井底的比喻,表達了他身處偏遠地方聽到的信息有限,感受更加孤獨。他希望薛樂道能夠成為他真正的知音,指出他的缺點和局限,以便能夠進一步提高。
整首詩以對薛樂道的稱贊和思考為主線,通過對薛樂道的才華和軍事才能的贊美,以及對他個人發展的期望和遺憾,展示了作者對英雄氣概和才華的敬佩,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人才的珍惜和培養的呼喚。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黃庭堅對薛樂道的贊美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人才的珍視和對于個人發展的思考。
“山城坐井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xuē lè dào
次韻答薛樂道
xuē hóu bǐ rú chuán, zhēng róng lái suǒ dí.
薛侯筆如椽,崢嶸來索敵。
chū mén jué yī zhàn, mò jiàn qí gǔ jī.
出門決一戰,莫見旗鼓跡。
lìng yán chū bù dòng, zhàng xià wén chuī dí.
令嚴初不動,帳下聞吹笛。
zhà bēn shuǐ shàng jūn, bá zhì rù zhào bì.
乍奔水上軍,拔幟入趙壁。
cháng qū jù bēng cuī, bǎi wàn jù pì yì.
長驅劇崩摧,百萬俱辟易。
zi yú fēng yǎ xián, xìn yǐ qiáng yǒu lì.
子於風雅閑,信矣強有力。
tiān cái rú shēng dǒu, wú hèn fù yǔ zhǎi.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與窄。
lǎn wù néng wēi yín, jiǎ jiè shǎo chǔ jī.
攬物能微吟,假借少儲積。
shān chéng zuò jǐng dǐ, wén jiàn gèng kǔ pì.
山城坐井底,聞見更苦僻。
zi fēi zhī yīn yé, hé bù zhǐ xiá zhé.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謫。
“山城坐井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