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月任行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吞月任行云”全詩
夜半蚊雷起,西風為解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涼軒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涼軒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打荷看急雨,
吞月任行云。
夜半蚊雷起,
西風為解紛。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雨、云、月和風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情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自然景物的變化,展示了作者的感悟和情感表達。
首句“打荷看急雨”,以打荷人觀察急雨的情景為切入點。這里的“打荷”指的是搖動荷葉上的水滴,雨水急速落下。作者通過這一景象,傳達出他對自然界的細致觀察和對變化的敏感。
第二句“吞月任行云”,描述了云在天空中飄動的景象。云遮擋住了月亮,使其仿佛被云所吞噬。這里的“吞月”意味著云彩的濃厚,也暗喻了人生中的遮蔽和隱晦之處。
第三句“夜半蚊雷起”,以夜晚蚊子嗡嗡作響和雷聲的出現為描寫對象。這里的“蚊雷”是一種象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煩擾。
最后一句“西風為解紛”,通過描繪西風的吹拂,表達了解決煩惱和紛爭的愿望。西風通常被認為是帶來涼爽和解脫的風,這里象征著排除困擾和煩惱的希望。
整首詩通過對不同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它們象征意義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人生中變幻莫測的境遇和內心紛擾的感受。詩中的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互映襯,展示出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心靈解脫的渴望。
“吞月任行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iáng xuān èr shǒu
和涼軒二首
dǎ hé kàn jí yǔ, tūn yuè rèn xíng yún.
打荷看急雨,吞月任行云。
yè bàn wén léi qǐ, xī fēng wèi jiě fēn.
夜半蚊雷起,西風為解紛。
“吞月任行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