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尚書破睡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為尚書破睡來”全詩
勿以姬姜棄蕉萃,逢時瓦釜亦鳴雷。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又戲為雙井解嘲》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戲為雙井解嘲》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芽落磑風回雪,
曾為尚書破睡來。
勿以姬姜棄蕉萃,
逢時瓦釜亦鳴雷。
詩意:
這首詩以幽默的口吻,諷刺了一些社會上的虛偽和做作之人。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使用寓言的手法,表達了對真實和真誠的追求,對社會虛偽的嘲諷,以及對堅持自我和正直的呼喚。
賞析:
首句"山芽落磑風回雪"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化和流轉。"山芽"指山谷中的嫩芽,"磑"是指石磨,"風回雪"描述了風吹雪飛的景象。這句話意味著事物的變遷和循環,與人生的起伏和變化相對應。
第二句"曾為尚書破睡來"通過對身份地位的描繪,暗示了人們為了名利地位而不擇手段,甚至不顧底線。"尚書"是指朝廷的高級官員職位,"破睡來"則暗示了人們為了追求權位和地位而不擇手段,甚至夜以繼日地努力。
第三句"勿以姬姜棄蕉萃"使用了寓言的手法,以古代傳說中的兩位美人姬姜為例,表達了對于追求名利而拋棄原則和真實的嘲諷。"姬姜"代表了美麗和誘惑的象征,"蕉萃"則象征了真實和正直。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于那些為了追求虛榮而背離真實的人的批判。
最后一句"逢時瓦釜亦鳴雷"再次使用了寓言的手法,表達了對真實與正直的堅持和呼喚。"逢時瓦釜"指的是在適當的時機下,即使是普通的瓦罐也能發出響亮的聲音。"雷"則象征著力量和力量的外化。這句話傳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真實和堅持正直的呼喚,不論地位高低,每個人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幽默的口吻嘲諷了社會上虛偽和做作之人,呼喚人們追求真實和正直的品質。通過對自然景象和寓言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對于追求名利而背離真實的批判,強調個體應堅守原則并追求真實與自我。
“曾為尚書破睡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xì wèi shuāng jǐng jiě cháo
又戲為雙井解嘲
shān yá luò wéi fēng huí xuě, céng wèi shàng shū pò shuì lái.
山芽落磑風回雪,曾為尚書破睡來。
wù yǐ jī jiāng qì qiáo cuì, féng shí wǎ fǔ yì míng léi.
勿以姬姜棄蕉萃,逢時瓦釜亦鳴雷。
“曾為尚書破睡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