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蘋風起縠紋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蘋風起縠紋生”全詩
忽思鍾陵江十里,白蘋風起縠紋生。
酒杯未覺浮蟻滑,茶鼎已作蒼蠅鳴。
歸時共須落日盡,亦嫌持蓋仆屢更。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來雪浪如炰烹,
兩涯一葦乃可橫。
忽思鍾陵江十里,
白蘋風起縠紋生。
酒杯未覺浮蟻滑,
茶鼎已作蒼蠅鳴。
歸時共須落日盡,
亦嫌持蓋仆屢更。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黃庭堅在鎖江亭夜晚飲酒時的思緒和感受。詩人看到西方來的雪花像沸騰的水一樣翻滾,兩岸之間只有一根蘆葦才能橫跨。突然他想到鍾陵江,想到它的美景和它的那一段長達十里的江水。江上的白色蒲葦隨風搖曳,紋理清晰可見。他喝酒時杯子里的酒還未覺得有螞蟻在浮動,而喝茶時茶壺里已經有蒼蠅在嗡嗡作響。他意識到歸程的時間已經到了,雖然不情愿,但必須離開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鎖江亭夜晚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展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情思緒的交織。詩人以雪花如炰烹一般的形容來描繪西來的雪浪,形象生動。而將兩岸間的距離形容為一根蘆葦,突出了其狹窄之處。忽然詩人的思緒轉向鍾陵江,描繪了江水十里的美景和風起時白蘋紋理的生動。通過對酒杯和茶鼎的對比描寫,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物事的變換。最后,詩人用“歸時共須落日盡”表達了對離別的無奈和遺憾,亦表現出對持蓋仆屢更的厭倦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一種離愁別緒,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活變遷的感慨和思考。
“白蘋風起縠紋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rèn dào wǎn yǐn suǒ jiāng tíng
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
xī lái xuě làng rú páo pēng, liǎng yá yī wěi nǎi kě héng.
西來雪浪如炰烹,兩涯一葦乃可橫。
hū sī zhōng líng jiāng shí lǐ, bái píng fēng qǐ hú wén shēng.
忽思鍾陵江十里,白蘋風起縠紋生。
jiǔ bēi wèi jué fú yǐ huá, chá dǐng yǐ zuò cāng yíng míng.
酒杯未覺浮蟻滑,茶鼎已作蒼蠅鳴。
guī shí gòng xū luò rì jǐn, yì xián chí gài pū lǚ gèng.
歸時共須落日盡,亦嫌持蓋仆屢更。
“白蘋風起縠紋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