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大硯如南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郭君大硯如南溟”全詩
安得剡藤三千尺,書九萬字無渴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庭誨惠鉅硯》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庭誨惠鉅硯》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郭君大硯如南溟,
化我霜毫作鵬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
書九萬字無渴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名叫郭君的大硯臺,黃庭堅將自己的霜毫(指毛筆)比喻為鵬翼,在這龐大的硯臺上化作飛翔的鵬鳥。他表達了對大硯的贊美之情,以及對書寫無窮無盡的渴望。
賞析:
首聯“郭君大硯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鵬翼。”以自然景物來形容大硯的宏偉壯麗,南溟指南海之廣闊,將大硯的規模與海洋相比。黃庭堅將自己的霜毫比作鵬翼,意味著他希望在這龐大的硯臺上書寫,創作出氣勢磅礴的文章。
接著的兩句“安得剡藤三千尺,書九萬字無渴墨。”表達了他對于無盡創作的渴望。剡藤是一種蔓生植物,黃庭堅希望能夠獲得長達三千尺的藤蔓,以此來象征無窮無盡的創作之源。他希望自己能夠書寫九萬字,而且不會用盡墨汁,這是對創作能力和創作激情的美好期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黃庭堅對于文學創作的熱情和渴望。他通過對大硯的贊美,表達了對于廣闊創作空間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于創作能力的自信和追求。這首詩詞在形象描寫和意境構建上都具有獨特的才華,表達了詩人對于文學創作的理想和追求。
“郭君大硯如南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ng huì huì jù yàn
庭誨惠鉅硯
guō jūn dà yàn rú nán míng, huà wǒ shuāng háo zuò péng yì.
郭君大硯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鵬翼。
ān dé shàn téng sān qiān chǐ, shū jiǔ wàn zì wú kě mò.
安得剡藤三千尺,書九萬字無渴墨。
“郭君大硯如南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