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孤峰上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向孤峰上宿”全詩
燒盡十方,天堂地獄。
不知是誰家之子,都無面目。
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
齋時有飯,天明有粥。
自然而得,山青水綠。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與六祖長老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六祖長老頌》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與六祖長老頌》
昨夜三更,有人點燭。
燒盡十方,天堂地獄。
不知是誰家之子,都無面目。
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
齋時有飯,天明有粥。
自然而得,山青水綠。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佛教六祖惠能的敬仰和對修行道路的思考。詩人描述了昨夜深夜的景象,有人點亮了一盞燭燈。燭燈的光芒照亮了天堂和地獄,象征著點燃智慧的光明。詩人感慨萬物之中,無論貴賤、出身,都是一樣的,都沒有具體的形象。他呼吁人們將心思深埋在寧靜的草叢中,不要在孤峰上過夜,意味著不要追求虛名和浮華。在修行中,詩人認為只需在齋戒時吃些簡單的飯食,在天亮時喝些清粥即可。自然的食物和景色可以滋養身心,使人心境清明,山青水綠盡顯大自然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于修行和生活的思考。他通過燭燈的意象,強調了智慧的重要性,指出智慧可以消除一切界限,讓人們不再被外在的身份和地位所束縛。詩人以深草和孤峰對比,表達了追求內心平靜和真實的態度。他呼吁人們在修行中以簡樸的飲食為養,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山水之美。這首詩詞既傳達了修行者的心境,也展示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追求。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與六祖長老頌》通過簡練的語言展示了他對智慧和修行的理解,同時呼吁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實,與自然和諧相處。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啟示性的思考,為讀者帶來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美好感受。
“莫向孤峰上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liù zǔ zhǎng lǎo sòng
與六祖長老頌
zuó yè sān gēng, yǒu rén diǎn zhú.
昨夜三更,有人點燭。
shāo jǐn shí fāng, tiān táng dì yù.
燒盡十方,天堂地獄。
bù zhī shì shuí jiā zhī zǐ, dōu wú miàn mù.
不知是誰家之子,都無面目。
dàn zhǐ xiàng shēn cǎo zhōng cáng, mò xiàng gū fēng shàng sù.
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
zhāi shí yǒu fàn, tiān míng yǒu zhōu.
齋時有飯,天明有粥。
zì rán ér dé, shān qīng shuǐ lǜ.
自然而得,山青水綠。
“莫向孤峰上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