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昔識二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疇昔識二父”全詩
朱轓與別駕,同最治民功。
當年竹馬兒,市上白鬢翁。
相語府門前,郎君有家風。
筑室俯飛鳥,我來歲仲冬。
人煙空橘柚,梅蘤破榛叢。
延客煮茶藥,使君語雍容。
疇昔識二父,只今天柱峰。
故開堂北門,突兀在眼中。
千秋萬歲後,野人猶致恭。
借問經始誰,開國華陰公。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三至堂》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至堂》是黃庭堅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公父子孫,俱出文昌宮。
朱轓與別駕,同最治民功。
當年竹馬兒,市上白鬢翁。
相語府門前,郎君有家風。
筑室俯飛鳥,我來歲仲冬。
人煙空橘柚,梅蘤破榛叢。
延客煮茶藥,使君語雍容。
疇昔識二父,只今天柱峰。
故開堂北門,突兀在眼中。
千秋萬歲後,野人猶致恭。
借問經始誰,開國華陰公。
詩意:
《三至堂》描述了作者黃庭堅的家族世代相傳的文化傳統和家風。詩中以楊公(指楊時)為代表,表達了家族的世代榮耀和對治理國家的貢獻。詩人回憶起自己童年時與楊時之子一起玩耍的情景,現在已經成為市上的白鬢老人。他們曾在府門前交談,使君(指楊時)展現出高雅的風度。詩人自己在仲冬時節來到這座筑室,看到人煙稀少,原本繁盛的果園只剩下孤零零的梅花,破損的榛叢。他繼續以茶藥招待客人,使君侃侃而談,展現出雍容的氣質。詩人回憶起過去認識的兩位父輩,現在自己已成為家族的支柱。為了紀念過去,他故意開放堂前的北門,突兀地顯現在眼前。即使千秋萬歲之后,作為野人的詩人仍然向楊時表示敬意。最后,詩人借問歷史的起始是誰,回答是開國的華陰公(指楊時的祖先)。
賞析:
《三至堂》通過家族的歷史和家風來表達對過去的回憶和敬意。詩人以楊公一家為代表,將家族的榮耀和治理國家的功績凝聚在詩中。詩人通過描述童年時與楊時之子的游玩場景,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詩人對繁華的果園逐漸凋零的描寫,傳遞出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然而,盡管歲月流轉,詩人仍然保持著對家族和先輩的尊敬和敬意。詩中的問句表達了對歷史起始的追問,將目光投向開國的華陰公,體現了對歷史源頭的敬仰和對家族傳統的傳承。整首詩以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家族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慨,呈現出一種家國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疇昔識二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zhì táng
三至堂
yáng gōng fù zǐ sūn, jù chū wén chāng gōng.
楊公父子孫,俱出文昌宮。
zhū fān yǔ bié jià, tóng zuì zhì mín gōng.
朱轓與別駕,同最治民功。
dāng nián zhú mǎ ér, shì shàng bái bìn wēng.
當年竹馬兒,市上白鬢翁。
xiāng yǔ fǔ mén qián, láng jūn yǒu jiā fēng.
相語府門前,郎君有家風。
zhù shì fǔ fēi niǎo, wǒ lái suì zhòng dōng.
筑室俯飛鳥,我來歲仲冬。
rén yān kōng jú yòu, méi wěi pò zhēn cóng.
人煙空橘柚,梅蘤破榛叢。
yán kè zhǔ chá yào, shǐ jūn yǔ yōng róng.
延客煮茶藥,使君語雍容。
chóu xī shí èr fù, zhǐ jīn tiān zhù fēng.
疇昔識二父,只今天柱峰。
gù kāi táng běi mén, tū wù zài yǎn zhōng.
故開堂北門,突兀在眼中。
qiān qiū wàn suì hòu, yě rén yóu zhì gōng.
千秋萬歲後,野人猶致恭。
jiè wèn jīng shǐ shuí, kāi guó huá yīn gōng.
借問經始誰,開國華陰公。
“疇昔識二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