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聞歌客寢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夜聞歌客寢驚”全詩
湘妃舞罷波紋冷,月欲銜山天未明。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夜聞鄰舟崔家兒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聞鄰舟崔家兒歌》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夜里聽到鄰舟上崔家孩子的歌聲,
令我從睡夢中驚醒,空留下若隱若現的渡江歌聲。
湘妃的舞蹈已經結束,水波漸漸平靜,
月亮還未沿山坡升起,天空尚未明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黃庭堅聽到鄰舟上崔家孩子的歌聲,這聲音在夜里回蕩。詩人在半夜里被這聲音驚醒,感到內心的震動。在詩中,湘妃的舞蹈已經結束,湖水平靜下來,而月亮還沒有升起,天空還沒有亮起,形成了一種寧靜而朦朧的氛圍。
賞析:
1. 表現情感:詩人通過聽到鄰舟上孩子的歌聲,將自己從睡夢中喚醒,表現了他內心深處的感動和思考。這種突然的聲音刺激了詩人的感官,使他從平靜的夜晚中感受到一種震撼和驚訝。
2. 自然描寫:詩中描繪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湘妃舞罷,水波漸漸平靜,與月亮還未升起的天空形成對比,展現了一幅靜謐而朦朧的夜晚景色。這種描寫方式通過自然元素的運用,增強了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
3. 隱喻意義:詩中的鄰舟和崔家兒歌可能是詩人內心的寄托。鄰舟上的歌聲代表了一種樸素的美好,它喚醒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動和渴望。湘妃舞罷,水波平靜的描寫,則暗示了一種寧靜和放松的狀態。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折射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敏感觸覺,以及對寧靜與美好的追求。這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意境,讓讀者在靜謐的夜晚中感受到一種深沉和安寧的情感。
“半夜聞歌客寢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wén lín zhōu cuī jiā ér gē
夜聞鄰舟崔家兒歌
bàn yè wén gē kè qǐn jīng, kòng yú piāo miǎo dù jiāng shēng.
半夜聞歌客寢驚,空余縹緲渡江聲。
xiāng fēi wǔ bà bō wén lěng, yuè yù xián shān tiān wèi míng.
湘妃舞罷波紋冷,月欲銜山天未明。
“半夜聞歌客寢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