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病綿綿困未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酒病綿綿困未蘇”全詩
欲聽淳音消妄想,抱琴端為一來無。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招戴道士彈琴》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招戴道士彈琴》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愁如發不勝梳,
酒病綿綿困未蘇。
欲聽淳音消妄想,
抱琴端為一來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黃庭堅內心中的愁苦和追求的境界。詩人以春天的憂愁比喻自己內心紛亂的思緒,好像發絲無法理順。他還提到自己因酒而生病,一直困擾著他,未能痊愈。然而,他渴望聆聽道家清凈的音樂,希望通過音樂來消解雜念,但他卻沒有抱著琴,無法奏出美妙的音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首兩句寫出了詩人春天的愁苦和酒病的困擾,春愁如發不勝梳,酒病綿綿困未蘇。這些描述使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困頓。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渴望通過音樂來消除雜念,但他卻沒有抱著琴。這種對音樂的向往與現實的無奈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空虛之感。
整首詩詞以自然的意象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哲思。詩人通過琴與自己的關聯,表達了對道家音樂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他內心的空虛和缺失。這首詩詞既有情感的抒發,又有哲思的體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酒病綿綿困未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dài dào shì tán qín
招戴道士彈琴
chūn chóu rú fā bù shèng shū, jiǔ bìng mián mián kùn wèi sū.
春愁如發不勝梳,酒病綿綿困未蘇。
yù tīng chún yīn xiāo wàng xiǎng, bào qín duān wèi yī lái wú.
欲聽淳音消妄想,抱琴端為一來無。
“酒病綿綿困未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