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次水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次水澤”全詩
鑿井九階,不次水澤。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
故曰時乎,時不再來。
終終始始,是謂君子。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贈元發弟放言》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元發弟放言》是黃庭堅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虧功一簣,未成丘山。
鑿井九階,不次水澤。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
故曰時乎,時不再來。
終終始始,是謂君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努力和時機選擇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黃庭堅用"虧功一簣,未成丘山"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努力未見成效的遺憾。比喻自己的努力只是堆起的一塊土,還沒有形成一個丘山。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接下來的"鑿井九階,不次水澤",作者用鑿井的比喻來說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并不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鑿井九階表示作者為了得到水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卻沒有得到水澤的恩惠。這里也含有一種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結果的無法預測的感慨。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這兩句詩意深遠。黃庭堅通過這個典故表達了他對于完成事物的后半程的重要性的思考。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味著在完成一件事情時,最后的一小段路程可能會是最困難的,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小狐汔濟濡其尾則以小狐貍浸濕尾巴的形象來告誡人們不要因為接近成功而松懈,否則可能功虧一簣。這兩句話警示了人們在追求目標時要保持謙虛和專注。
最后兩句"故曰時乎,時不再來。終終始始,是謂君子"則強調了時間的寶貴和不可逆轉性。時機的選擇至關重要,抓住機會是成功的關鍵。終終始始則表示君子應該始終如一地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努力和時機選擇的思考和感慨,教導人們在實現目標時要保持謙虛、專注,抓住時機,堅持不懈。
“不次水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fā dì fàng yán
贈元發弟放言
kuī gōng yī kuì, wèi chéng qiū shān.
虧功一簣,未成丘山。
záo jǐng jiǔ jiē, bù cì shuǐ zé.
鑿井九階,不次水澤。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xiǎo hú qì jì rú qí wěi.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
gù yuē shí hū, shí bù zài lái.
故曰時乎,時不再來。
zhōng zhōng shǐ shǐ, shì wèi jūn zǐ.
終終始始,是謂君子。
“不次水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