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竹影又斜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人竹影又斜陽”全詩
他時若有相應者,莫負開軒人姓黃。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題醒心軒》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醒心軒》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盡日竹風談法要,
無人竹影又斜陽。
他時若有相應者,
莫負開軒人姓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黃庭堅在醒心軒(一種名為"醒心軒"的房屋)中度過的一天。他在竹林中靜靜地聆聽著法要的講述,感受著竹風的吹拂。時光流轉,太陽的斜影投射在竹林之中,而沒有人陪伴他一同欣賞。然而,他深信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有人與他產生共鳴,因此他希望那個時候的人不要辜負他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黃庭堅在醒心軒度過的一天。他通過竹風、竹影和斜陽等意象,將自然景物與內心的寧靜和寂寥相結合。這種寧靜的氛圍與他對于未來的期待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相信自己的心聲會在某個時刻得到共鳴,因此他飽含期望地呼喚著未來相應者的到來。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思和期盼,展示了他對于心靈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此外,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竹風、談法要、竹影和斜陽等景物形成了一種寧靜而寂靜的氛圍,而"無人"的描寫則強調了黃庭堅在這個環境中的孤獨。然而,他對未來的期待使得這種孤獨顯得更加充滿希望和溫暖。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心靈共鳴的渴望,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題醒心軒》通過描繪詩人在竹林中度過的一天,表達了他對于心靈共鳴和交流的期待。這首詩以簡潔、抒情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反映,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寧靜、孤獨和渴望。
“無人竹影又斜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ǐng xīn xuān
題醒心軒
jǐn rì zhú fēng tán fǎ yào, wú rén zhú yǐng yòu xié yáng.
盡日竹風談法要,無人竹影又斜陽。
tā shí ruò yǒu xiāng yìng zhě, mò fù kāi xuān rén xìng huáng.
他時若有相應者,莫負開軒人姓黃。
“無人竹影又斜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