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松偃蹇蒼龍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松偃蹇蒼龍臥”全詩
長松偃蹇蒼龍臥,六月澗泉轟怒雷。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雙澗寺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雙澗寺二首》是黃庭堅創作的詩詞作品,描繪了雙澗寺的山水景色和寧靜的夜晚。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韻江深屋翠崖,
夜鐘聲自甕中來。
長松偃蹇蒼龍臥,
六月澗泉轟怒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雙澗寺的景色和氛圍。山巒回響著江水的聲音,寺廟隱藏在翠綠的崖壁間。夜晚,鐘聲從佛寺中傳出,寂靜的山谷中回蕩。枝繁葉茂的長松樹傾斜著,宛如藍色的龍躺臥在山間。六月的澗泉發出雷鳴般的轟鳴聲,充滿了生機和力量。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雙澗寺的壯美景色和寧靜的夜晚氛圍。首句以山韻江深、屋翠崖等描繪山水之美,展示了寺廟的自然環境。第二句夜鐘聲自甕中來,表達了寧靜的夜晚中鐘聲的回響,使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囂的寧靜與莊嚴。接著,通過描寫長松偃蹇蒼龍臥,將自然景物與神話意象相結合,給人以神秘和崇高的感覺。最后一句以六月澗泉轟怒雷的形象描繪了澗泉的聲勢,充滿了生命力和能量。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莊嚴的追求。通過山、水、樹、鐘聲等形象的描繪,使詩詞充滿了生動的意象,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雙澗寺的山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壯美。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山水景色的獨特領悟和表達方式。
“長松偃蹇蒼龍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jiàn sì èr shǒu
雙澗寺二首
shān yùn jiāng shēn wū cuì yá, yè zhōng shēng zì wèng zhōng lái.
山韻江深屋翠崖,夜鐘聲自甕中來。
cháng sōng yǎn jiǎn cāng lóng wò, liù yuè jiàn quán hōng nù léi.
長松偃蹇蒼龍臥,六月澗泉轟怒雷。
“長松偃蹇蒼龍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