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欲瑞千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欲瑞千齡”全詩
一旬開應月,五日數從星。
桂滿叢初合,蟾虧影漸零。
辨時長有素,數閏或馀青。
墜葉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堯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賦得數蓂》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數蓂》是唐代文學家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數蓂落花,指的是在一棵蓂蔓上數落的花朵。詩人元稹以觀察蓂蔓的生長變化為題材,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歲月更迭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將課司天歷,先觀近砌蓂。
我將要課時任天文歷法,但我先觀察近旁墻根上的蓂蔓。
一旬開應月,五日數從星。
十天的時間,開花的應該是月亮,五天則是數星星。
桂滿叢初合,蟾虧影漸零。
桂花滿叢開始合攏,圓月的陰影逐漸消失。
辨時長有素,數閏或馀青。
辨別季節的能力長久以來一直很敏銳,計算閏年是否多余。
墜葉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落葉推動過去的事情,新芽察看未來的形態。
堯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從堯年開始至今的歲月,才有可能瑞氣千年。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自然變化的觀察和思考。詩中的蓂蔓被用作象征,通過觀察蓂蔓的開花、葉落和新芽的形成,詩人抒發了對時間的感慨。他觀察到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和陰影的變化,以及桂花的開放和落葉,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更迭。詩人還提到了閏年的計算和歲月長久的經驗,表達了他對時間流轉規律的深刻認識。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提到了堯年和瑞氣千年,暗示了時間的長久流轉和歲月的積累。詩意深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間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展現了唐代文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感慨之情,可稱得上是一首優秀的詩詞作品。
“方欲瑞千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e shù míng
賦得數蓂
jiāng kè sī tiān lì, xiān guān jìn qì míng.
將課司天歷,先觀近砌蓂。
yī xún kāi yīng yuè, wǔ rì shù cóng xīng.
一旬開應月,五日數從星。
guì mǎn cóng chū hé, chán kuī yǐng jiàn líng.
桂滿叢初合,蟾虧影漸零。
biàn shí zhǎng yǒu sù, shù rùn huò yú qīng.
辨時長有素,數閏或馀青。
zhuì yè tuī qián shì, xīn yá chá wèi xíng.
墜葉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yáo nián shǐ jīn suì, fāng yù ruì qiān líng.
堯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方欲瑞千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