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濕月蒼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濕月蒼蒼”全詩
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如霜。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橫吹曲辭·關山月》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橫吹曲辭·關山月》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邊關月夜下的景色,蘊含深邃的情感和哲理。
中文譯文:
露濕月蒼蒼,關頭榆葉黃。
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如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關山月夜的描繪,展現了壯美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詩的開篇以“露濕月蒼蒼,關頭榆葉黃”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夜露濕潤,月色蒼蒼,關頭的榆葉由于經過時間的流逝已經變黃,給人以寂寥和凄美的感覺。
接著,詩人用“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描繪了月亮的光輝照耀著遼遠的大海,折射出美麗的色彩。這一景象令人想起繁忙的邊關守衛,士兵們為了國家利益而奔波,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士兵辛勤工作的贊美。
詩的后半部分“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只應城影外,萬里共如霜”更加深了詩中的主題。詩人以“水凍頻移幕”揭示了在邊境上,水流冰凍頻繁,帷幕也會不斷改變,寒冷的環境給予了士兵極大的考驗。士兵們疲憊不堪,觀望著故鄉,盼望團圓。
最后兩句“只應城影外,萬里共如霜”則表達了詩人對士兵的慰問之情。士兵們恪盡職守,孤寂地守衛著邊疆,身影只能出現在城市的近處,但他們卻共同面臨著冰冷的嚴寒和艱難的環境,像霜一樣堅強和寒冷。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邊關的孤寂景象,通過描寫士兵的辛勞和期望家鄉的思念,展示了邊防工作的艱辛和犧牲精神,同時表達了對士兵的敬佩和慰問之意。詩人通過描繪壯美的自然景色和表達人們的內心感受,使整首詩具備了深遠的思想內涵,使讀者產生共鳴和思考。
“露濕月蒼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ng chuī qǔ cí guān shān yuè
橫吹曲辭·關山月
lù shī yuè cāng cāng, guān tóu yú yè huáng.
露濕月蒼蒼,關頭榆葉黃。
huí lún zhào hǎi yuǎn, fēn cǎi shàng lóu zhǎng.
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shuǐ dòng pín yí mù, bīng pí shù wàng xiāng.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
zhǐ yīng chéng yǐng wài, wàn lǐ gòng rú shuāng.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如霜。
“露濕月蒼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