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闌別意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闌別意濃”全詩
林端翻遠剎,花外轉疏鐘。
夜寂清機發,春闌別意濃。
如何玉琴韻,并欲在青松。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風》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
隴首紅旌急,
樽前悴幕重。
林端翻遠剎,
花外轉疏鐘。
夜寂清機發,
春闌別意濃。
如何玉琴韻,
并欲在青松。
中文譯文:
風從隴山頭吹來,紅旗在風中迅猛飄揚,
酒杯前的帷幕已經破舊沉重。
林間的樹梢被風吹動,遠處的寺廟傳來鐘聲。
夜晚的寂靜中,清脆的機聲響起,
春天的門檻上彌漫著別離的情愫。
如何才能將玉琴的音韻傳達出來,
并且想要留在青松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風》是宋代司馬光所作,通過描繪風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以風為主題,通過描繪風的吹拂和影響,展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變化。紅旗在風中迅猛飄揚,酒杯前的帷幕已經破舊沉重,這些描寫傳遞出風的猛烈和帶來的變化。林間的樹梢被風吹動,遠處的寺廟傳來鐘聲,給人以自然界的生動感受。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達。夜晚的寂靜中,清脆的機聲響起,春天的門檻上彌漫著別離的情愫,這些描寫傳遞出作者對人生的思索和對離別的感慨。最后兩句“如何才能將玉琴的音韻傳達出來,并且想要留在青松之間”,表達了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永恒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風的景象,通過自然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同時,通過對風的描繪,也傳遞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變化,給人以深深的感受。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思考人生的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藝術的追求。
“春闌別意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風
lǒng shǒu hóng jīng jí, zūn qián cuì mù zhòng.
隴首紅旌急,樽前悴幕重。
lín duān fān yuǎn shā, huā wài zhuǎn shū zhōng.
林端翻遠剎,花外轉疏鐘。
yè jì qīng jī fā, chūn lán bié yì nóng.
夜寂清機發,春闌別意濃。
rú hé yù qín yùn, bìng yù zài qīng sōng.
如何玉琴韻,并欲在青松。
“春闌別意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