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於清士敬持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於清士敬持看”全詩
心志不灰猶有策,星長還在尚無桓。
朝陽鳴鳳身輕暖,赴壑剛蛇齒健寒。
俯表珍藏傳不朽,每於清士敬持看。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睢陽五老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睢陽五老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描述了五位老者在睢陽山中圖謀已就的樂時光,清晨離開朝廷,喜悅地回到田園。盡管他們已年邁,但心志依然堅定,仍有智謀可用,他們的星長(指才華)依然在,沒有衰退。朝陽升起,鳳凰鳴叫,老者們感到身心舒暢溫暖,他們勇敢地前往險壑,像蛇一樣堅韌,牙齒健硬。他們珍藏著自己的才華,傳承不朽,每當有清廉的士人看到這幅畫作時,都會敬佩地持續欣賞。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五位老者的形象和他們的行動,表達了對智慧和才華的贊美。盡管時光已逝,他們依然保持著堅定的心志和積極的態度,展現出老者的智慧和勇氣。詩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動形象,通過描繪朝陽、鳳凰和蛇等形象,表達了老者們的精神狀態和品質。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老者智慧和才華的敬佩,并傳達了對清廉士人的鼓勵和贊美。
“每於清士敬持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ī yáng wǔ lǎo tú
睢陽五老圖
tú móu yǐ jiù lè shí jiān, xiǎo xiàng tián yuán xǐ tuō guān.
圖謀已就樂時間,曉向田園喜脫冠。
xīn zhì bù huī yóu yǒu cè, xīng zhǎng hái zài shàng wú huán.
心志不灰猶有策,星長還在尚無桓。
zhāo yáng míng fèng shēn qīng nuǎn, fù hè gāng shé chǐ jiàn hán.
朝陽鳴鳳身輕暖,赴壑剛蛇齒健寒。
fǔ biǎo zhēn cáng chuán bù xiǔ, měi yú qīng shì jìng chí kàn.
俯表珍藏傳不朽,每於清士敬持看。
“每於清士敬持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