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江聲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雨江聲怒”全詩
風清塵不到,岸闊鳥難過。
欲雨江聲怒,新晴海氣多。
行舟未搖棹,回望隔煙波。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金山寺》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山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山寺,香火旺盛,寺廟高聳入云。松門上纏繞著茂盛的薜蘿。清風吹過,塵土無法侵入,岸邊寬闊,鳥兒難以飛過。欲下雨時,江水發出怒吼聲,天空放晴后,海上彌漫著濃厚的氣息。船只尚未搖動槳,回望時,遠處的煙波隔絕了視線。
詩意:
《金山寺》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壯麗的景象。寺廟高聳入云,香火旺盛,象征著信仰的力量和人們對宗教的虔誠。松門上纏繞著茂盛的薜蘿,給人一種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感覺。清風吹過,塵土無法侵入,表達了這個地方的純凈和寧靜。岸邊寬闊,鳥兒難以飛過,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無限廣闊。欲下雨時,江水發出怒吼聲,新晴時海上彌漫著濃厚的氣息,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幻和力量。船只尚未搖動槳,回望時,遠處的煙波隔絕了視線,給人一種遙遠和神秘的感覺。
賞析:
《金山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信仰的虔誠。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境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傳達了對信仰的堅守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壯麗和神秘的感覺,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系。
“欲雨江聲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shān sì
金山寺
xiāng shā guān cuó é, sōng mén luò bì luó.
香剎冠嵯峨,松門絡薜蘿。
fēng qīng chén bú dào, àn kuò niǎo nán guò.
風清塵不到,岸闊鳥難過。
yù yǔ jiāng shēng nù, xīn qíng hǎi qì duō.
欲雨江聲怒,新晴海氣多。
xíng zhōu wèi yáo zhào, huí wàng gé yān bō.
行舟未搖棹,回望隔煙波。
“欲雨江聲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