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泣兆民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泣兆民瞻”全詩
云奔同軌集,雨泣兆民瞻。
石闕蒼煙暝,松門白露沾。
載弓隕絕,無計附經髯。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神宗皇帝挽詞五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神宗皇帝挽詞五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式道清行馬,靈輴下陛簾。
云奔同軌集,雨泣兆民瞻。
石闕蒼煙暝,松門白露沾。
載弓隕絕,無計附經髯。
中文譯文:
神圣的皇帝已經離去,他的靈車緩緩駛下寶座。
云彩奔涌,聚集在同一軌道上,雨水似淚,預示著百姓的哀悼。
石闕籠罩在蒼茫的煙霧中,松門上沾滿了清晨的露水。
載著弓箭的英雄已經隕落,再也無法依附于經書的智慧。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為宋神宗皇帝寫的挽詞,表達了對皇帝的哀悼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詩中描繪了皇帝離世后的景象,以及人們對他的懷念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英雄隕落的形象,詩詞表達了對皇帝的敬仰和對時代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通過運用象征手法,如云彩、雨水、石闕、松門等,詩人將皇帝的離世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詩詞中的“載弓隕絕,無計附經髯”一句,表達了英雄的隕落和智慧的無法傳承,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無常。整首詩詞以悲涼的筆調,表達了對皇帝的敬仰和對時代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雨泣兆民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wǔ shǒu
神宗皇帝挽詞五首
shì dào qīng xíng mǎ, líng chūn xià bì lián.
式道清行馬,靈輴下陛簾。
yún bēn tóng guǐ jí, yǔ qì zhào mín zhān.
云奔同軌集,雨泣兆民瞻。
shí quē cāng yān míng, sōng mén bái lù zhān.
石闕蒼煙暝,松門白露沾。
zài gōng yǔn jué, wú jì fù jīng rán.
載弓隕絕,無計附經髯。
“雨泣兆民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