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欲侵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積雨欲侵旬”全詩
蒼涼微露日,慘淡已生云。
地半成泥滓,天應厭垢氛。
時聞度鸧鴰,空外自為群。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苦雨》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積雨連綿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積雨欲侵旬,朝晡漫不分。
蒼涼微露日,慘淡已生云。
地半成泥滓,天應厭垢氛。
時聞度鸧鴰,空外自為群。
這首詩以雨水的積聚為背景,描繪了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詩中的“積雨欲侵旬”表達了雨水連綿不斷,似乎要持續十天一般。而“朝晡漫不分”則揭示了雨水的濃密程度,使得白天和黃昏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
接著,詩人以凄涼的意象描繪了雨水帶來的影響。詩中的“蒼涼微露日,慘淡已生云”表達了天空的蒼涼和陰沉,陽光被微弱的露水和濃密的云層所遮蔽。地面也被雨水浸泡成泥濘,形容為“地半成泥滓”,而天空也似乎對這種骯臟的氛圍感到厭倦,被描述為“天應厭垢氛”。
最后兩句詩“時聞度鸧鴰,空外自為群”則描繪了一種孤寂的氛圍。鸧鴰是一種孤獨的鳥類,它們在空中自由飛翔,似乎與這片蒼涼的景象相呼應。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在雨中感嘆自己的孤獨,與外界的隔絕。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雨水連綿不斷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孤獨和蒼涼氛圍的思考。
“積雨欲侵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yǔ
苦雨
jī yǔ yù qīn xún, cháo bū màn bù fēn.
積雨欲侵旬,朝晡漫不分。
cāng liáng wēi lù rì, cǎn dàn yǐ shēng yún.
蒼涼微露日,慘淡已生云。
dì bàn chéng ní zǐ, tiān yìng yàn gòu fēn.
地半成泥滓,天應厭垢氛。
shí wén dù cāng guā, kōng wài zì wèi qún.
時聞度鸧鴰,空外自為群。
“積雨欲侵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