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行歌縱棹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越女行歌縱棹輕”全詩
荷花折盡未歸去,瀲滟扁舟不易勝。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
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越女行歌縱棹輕,
蒼茫雖浦晚煙凝。
荷花折盡未歸去,
瀲滟扁舟不易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景象,詩人在龍女祠后的池塘中看到了盛開的荷花。詩人與權和史誠相互賦詩,以表達對這美景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越女輕舟行歌的情景,表達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寧靜。盡管天色漸晚,但蒼茫的水面上彌漫著煙霧,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荷花雖然已經凋謝,但詩人仍然不愿離去,扁舟在水面上泛起的漣漪,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激動和不舍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畫面,通過對荷花、越女和船只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詩中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詩人通過對荷花的描繪,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同時,詩人也通過對越女和船只的描寫,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傳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越女行歌縱棹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nǚ cí hòu táng zì shēng hé huā shù quán yǔ shǐ chéng zhī gèng xiāng chóu hè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yuè nǚ xíng gē zòng zhào qīng, cāng máng suī pǔ wǎn yān níng.
越女行歌縱棹輕,蒼茫雖浦晚煙凝。
hé huā zhé jǐn wèi guī qù, liàn yàn piān zhōu bù yì shèng.
荷花折盡未歸去,瀲滟扁舟不易勝。
“越女行歌縱棹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