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中露已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榛中露已繁”全詩
河聲空自急,月影不曾渾。
木末星猶白,榛中露已繁。
客心獨惆悵,四顧與誰言。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早行》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晨出行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寒犬吠柴門,荒雞鳴遠村。
河聲空自急,月影不曾渾。
木末星猶白,榛中露已繁。
客心獨惆悵,四顧與誰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晨的景象。詩人描述了寒冷的早晨,門前的犬吠聲和遠處村莊里孤寂的雞鳴聲。河水的流動聲顯得急促,而月光的倒影卻沒有被水面所模糊。樹梢上的星星依然明亮,而叢林中的露水已經變得豐富。詩人的心情孤獨而憂郁,四周望去,沒有人可以傾訴心聲。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人在清晨出行時感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寂靜和冷清,這與他內心的孤獨和無依相呼應。詩中的寒犬、荒雞、河聲、月影、木末星和榛中露等形象,都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凝練的意境,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感和審美追求。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依,同時也引發讀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榛中露已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xíng
早行
hán quǎn fèi zhài mén, huāng jī míng yuǎn cūn.
寒犬吠柴門,荒雞鳴遠村。
hé shēng kōng zì jí, yuè yǐng bù céng hún.
河聲空自急,月影不曾渾。
mù mò xīng yóu bái, zhēn zhōng lù yǐ fán.
木末星猶白,榛中露已繁。
kè xīn dú chóu chàng, sì gù yǔ shuí yán.
客心獨惆悵,四顧與誰言。
“榛中露已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