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歸烽火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虜歸烽火滅”全詩
移書侮中國,決意背齊盟。
直氣輕軺入,英辭左衽驚,虜歸烽火滅,宇縣復升平。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司徒工開府韓國富公挽辭四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司徒工開府韓國富公挽辭四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漠驕無信,漁陽廣聚兵。
移書侮中國,決意背齊盟。
直氣輕軺入,英辭左衽驚,
虜歸烽火滅,宇縣復升平。
中文譯文:
松漠驕無信,漁陽廣聚兵。
移書侮中國,決意背齊盟。
直氣輕軺入,英辭左衽驚,
虜歸烽火滅,宇縣復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為挽辭韓國富公而創作的四首詩之一。詩中描繪了當時的政治局勢和司馬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詩人以松漠驕無信、漁陽廣聚兵等形象揭示了當時朝廷的腐敗和戰亂。他譴責了一些人移書侮辱中國,決意背離盟約。然而,他仍然保持著直言不諱的態度,以英辭左衽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驚愕和不滿。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虜歸烽火滅、宇縣復升平的期望,希望國家能夠恢復和平與繁榮。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司馬光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人通過描繪松漠驕無信、漁陽廣聚兵等景象,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朝廷的腐敗。他對一些人移書侮辱中國的行為表示強烈的不滿,并堅決反對背離盟約的決意。詩人的直言不諱和英辭左衽的態度彰顯了他的堅定立場和對國家利益的忠誠。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復興的期望,希望通過虜歸烽火滅和宇縣復升平,實現國家的和平與繁榮。整首詩詞通過對時局的揭示和對國家前途的思考,展現了司馬光的愛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虜歸烽火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tú gōng kāi fǔ hán guó fù gōng wǎn cí sì shǒu
司徒工開府韓國富公挽辭四首
sōng mò jiāo wú xìn, yú yáng guǎng jù bīng.
松漠驕無信,漁陽廣聚兵。
yí shū wǔ zhōng guó, jué yì bèi qí méng.
移書侮中國,決意背齊盟。
zhí qì qīng yáo rù, yīng cí zuǒ rèn jīng,
直氣輕軺入,英辭左衽驚,
lǔ guī fēng huǒ miè, yǔ xiàn fù shēng píng.
虜歸烽火滅,宇縣復升平。
“虜歸烽火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