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霜果不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霜果不變”全詩
蘗栽終栝柏,荒蔓任蓬蒿。
梁竦慵為吏,蕭咸恥詣曹。
風霜果不變,會見出云高。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書事》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事》
志士喜功業,
感時心易勞。
蘗栽終栝柏,
荒蔓任蓬蒿。
梁竦慵為吏,
蕭咸恥詣曹。
風霜果不變,
會見出云高。
中文譯文:
有志向的人喜歡從事有成就的事業,
感受時代的變遷,心靈容易疲勞。
栽培的嫩芽最終會成為郁郁蔥蔥的柏樹,
荒廢的蔓藤會隨意生長成為蓬草和蒿草。
梁竦懶散不愿做官,
蕭咸羞愧地去拜訪曹操。
風霜無法改變果實的本質,
只有在高山之巔才能見到云的出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通過描繪志士的心態和對時代變遷的感受,表達了對功業的追求和對勞累的思考。詩中以植物的生長和人物的行為作為隱喻,展示了不同人的不同選擇和結果。志士喜歡從事有成就的事業,但同時也容易感到疲勞。栽培的嫩芽最終會成為郁郁蔥蔥的柏樹,象征著有志向的人最終會取得成功。而荒廢的蔓藤則會隨意生長成為蓬草和蒿草,暗示那些不努力的人只會過著平庸的生活。梁竦懶散不愿做官,而蕭咸則羞愧地去拜訪曹操,這兩個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不同人的不同選擇和態度。最后兩句表達了風霜無法改變果實的本質,只有在高山之巔才能見到云的出現,意味著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和追求,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和目標。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對志士精神和努力奮斗的贊美,同時也提醒人們要珍惜時光,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風霜果不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shì
書事
zhì shì xǐ gōng yè, gǎn shí xīn yì láo.
志士喜功業,感時心易勞。
niè zāi zhōng guā bǎi, huāng màn rèn péng hāo.
蘗栽終栝柏,荒蔓任蓬蒿。
liáng sǒng yōng wèi lì, xiāo xián chǐ yì cáo.
梁竦慵為吏,蕭咸恥詣曹。
fēng shuāng guǒ bù biàn, huì jiàn chū yún gāo.
風霜果不變,會見出云高。
“風霜果不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