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宜壽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善人宜壽考”全詩
渾金生自美,古井澹無波。
方喜風鵬舉,旋聞隙駟過。
善人宜壽考,報地定如保。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張元常挽歌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元常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張元常的品德和才能,以及他在政務中的作為。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為吏文無害,臨民政不苛。
渾金生自美,古井澹無波。
方喜風鵬舉,旋聞隙駟過。
善人宜壽考,報地定如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贊美張元常為主題,表達了他在擔任官職期間的優秀品質和為政務的貢獻。
首先,詩中提到張元常的文采無害,他在處理文書時沒有任何過失,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官員的廉潔和能力。其次,他在處理民政時不苛刻,對待百姓寬容和公正,體現了他的仁德和善治。
詩中的"渾金生自美,古井澹無波"表達了張元常高尚的品質和深不可測的才能。他的品德如同純凈的黃金一樣美麗,他的才能如同古井一樣深沉平靜。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張元常的功績。"方喜風鵬舉,旋聞隙駟過"意味著他在官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他并不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時刻保持謙遜,不斷努力進取。
最后兩句"善人宜壽考,報地定如保"表達了對張元常的祝福和贊美。善良的人應該長壽,他的功德將會得到地神的保佑和回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張元常的贊美,展現了他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為政務的貢獻,同時也傳達了對他的祝福和敬意。
“善人宜壽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yuán cháng wǎn gē èr shǒu
張元常挽歌二首
wèi lì wén wú hài, lín mín zhèng bù kē.
為吏文無害,臨民政不苛。
hún jīn shēng zì měi, gǔ jǐng dàn wú bō.
渾金生自美,古井澹無波。
fāng xǐ fēng péng jǔ, xuán wén xì sì guò.
方喜風鵬舉,旋聞隙駟過。
shàn rén yí shòu kǎo, bào dì dìng rú bǎo.
善人宜壽考,報地定如保。
“善人宜壽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