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門嗟雀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門嗟雀綱”全詩
坐作三朝別,杳疑千里余。
閑門嗟雀綱,深濘怯柴車。
向晚開簾喜,同云稍覺疏。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風雪數日不見叔度晚約公明共詣之》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雪數日不見叔度晚約公明共詣之》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雪數日不見叔,度晚約公明共詣之。
南榮卮酒罷,君返道東居。
坐作三朝別,杳疑千里余。
閑門嗟雀綱,深濘怯柴車。
向晚開簾喜,同云稍覺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司馬光與友人叔度和公明在風雪中分別后的重逢場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對逆境中堅持和勇敢面對困難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首句“風雪數日不見叔”直接揭示了作者與叔度分別多日的情景,通過“度晚約公明共詣之”表達了作者與友人公明共同前往叔度處的決心。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在途中的心情和所見所感。南榮卮酒罷,君返道東居,表達了作者與友人共飲后,友人返回東方的情景。坐作三朝別,杳疑千里余,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遠行的擔憂和思念之情。
閑門嗟雀綱,深濘怯柴車,描繪了作者在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艱險。這里的“閑門”指的是作者的家門,而“雀綱”則是指家門上的門環,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最后兩句“向晚開簾喜,同云稍覺疏”則表達了作者與友人重逢的喜悅之情。簾開之時,晚霞透過窗戶,與云彩相映成趣,給人以寬慰和希望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在逆境中堅持和勇敢面對困難的態度。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感動。
“閑門嗟雀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xuě shù rì bú jiàn shū dù wǎn yuē gōng míng gòng yì zhī
風雪數日不見叔度晚約公明共詣之
nán róng zhī jiǔ bà, jūn fǎn dào dōng jū.
南榮卮酒罷,君返道東居。
zuò zuò sān cháo bié, yǎo yí qiān lǐ yú.
坐作三朝別,杳疑千里余。
xián mén jiē què gāng, shēn nìng qiè chái chē.
閑門嗟雀綱,深濘怯柴車。
xiàng wǎn kāi lián xǐ, tóng yún shāo jué shū.
向晚開簾喜,同云稍覺疏。
“閑門嗟雀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