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猿愁玉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猿愁玉鎖”全詩
世味偏余薄,心期獨子知。
林猿愁玉鎖,櫪馬患金羈。
年事今華發,求榮欲為誰。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感興寄聶之美》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興寄聶之美》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百無可,強為一官縻。
世味偏余薄,心期獨子知。
林猿愁玉鎖,櫪馬患金羈。
年事今華發,求榮欲為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自己平凡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嘆自己一生中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成就,只是勉強擔任了一個官職。他認為世俗的享受對他來說太少,只有他自己的心靈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追求。他用林中的猿猴被玉制的鎖鏈束縛,馬匹被金屬羈絆所困來比喻自己的困境。他感嘆自己年事已高,但追求榮耀的動力卻不知道為了誰而存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迷茫。通過對自己平凡生活的反思,司馬光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認為這些世俗的追求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意義。他將自己的心靈寄托于詩詞中,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內心真實的渴望。同時,通過對林中猿猴和櫪馬的描繪,詩詞中透露出一種對束縛和困境的感受,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內心的困擾和迷茫。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隱喻,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的無奈。
“林猿愁玉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xīng jì niè zhī měi
感興寄聶之美
píng shēng bǎi wú kě, qiáng wèi yī guān mí.
平生百無可,強為一官縻。
shì wèi piān yú báo, xīn qī dú zǐ zhī.
世味偏余薄,心期獨子知。
lín yuán chóu yù suǒ, lì mǎ huàn jīn jī.
林猿愁玉鎖,櫪馬患金羈。
nián shì jīn huá fà, qiú róng yù wèi shuí.
年事今華發,求榮欲為誰。
“林猿愁玉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