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慍與榮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慍與榮枯”全詩
稍閑多執筆,至老不拋書。
常愧無能極,曾沾清論余。
秋風郭門外,雨泣望喪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故侍讀學士張公哀辭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侍讀學士張公哀辭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喜慍與榮枯,
居這悉晏如。
稍閑多執筆,
至老不拋書。
常愧無能極,
曾沾清論余。
秋風郭門外,
雨泣望喪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自己生活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作者在喜悅和慍怒、榮耀和衰敗之間游移不定,但他的生活卻一直平靜如故。他稍有閑暇就拿起筆來寫作,直到年老也不放棄讀書。作者常常自愧能力有限,但曾經受到過清正的評價。在秋風中,他站在郭門外,眼淚和雨水一起流淌,目送著喪車離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對自己的生活狀態的描繪,展示了一種平淡而堅持的生活態度。他雖然常常自愧無能,但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和寫作。詩中的秋風和雨水,以及眼淚和喪車的形象,增加了詩詞的悲涼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無奈和感傷之情。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接受。
“喜慍與榮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shì dú xué shì zhāng gōng āi cí èr shǒu
故侍讀學士張公哀辭二首
xǐ yùn yǔ róng kū, jū zhè xī yàn rú.
喜慍與榮枯,居這悉晏如。
shāo xián duō zhí bǐ, zhì lǎo bù pāo shū.
稍閑多執筆,至老不拋書。
cháng kuì wú néng jí, céng zhān qīng lùn yú.
常愧無能極,曾沾清論余。
qiū fēng guō mén wài, yǔ qì wàng sàng chē.
秋風郭門外,雨泣望喪車。
“喜慍與榮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