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棲巖穴煉金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棲巖穴煉金丹”全詩
豈無開徑三人友,分著垂緌五寸冠。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張伯常賀遷資政》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伯常賀遷資政》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好友張伯常升任資政的祝賀之情。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駕使車開漢關,
不棲巖穴煉金丹。
豈無開徑三人友,
分著垂緌五寸冠。
詩意:
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好友張伯常升任資政的祝賀之情。詩中提到了一些比喻和象征,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張伯常的贊美和祝福。
賞析:
首先,詩中的“不駕使車開漢關”和“不棲巖穴煉金丹”是對張伯常的褒獎。這里的“不駕使車開漢關”意味著張伯常不需要借助權勢和權謀來獲得升遷,而是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得到了提拔。而“不棲巖穴煉金丹”則是指張伯常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專注于修身養性,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升華。
其次,詩中的“豈無開徑三人友,分著垂緌五寸冠”表達了作者對張伯常的友情和贊賞。這里的“開徑三人友”指的是張伯常與作者司馬光、另一位朋友共同開辟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而“分著垂緌五寸冠”則是指他們三人共同分享了成功和榮耀,彼此之間的友誼深厚。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張伯常的祝賀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真誠的珍視。通過對自然景物和象征意義的運用,詩詞展現了作者對道德修養和真摯情感的追求。
“不棲巖穴煉金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bó cháng hè qiān zī zhèng
和張伯常賀遷資政
bù jià shǐ chē kāi hàn guān, bù qī yán xué liàn jīn dān.
不駕使車開漢關,不棲巖穴煉金丹。
qǐ wú kāi jìng sān rén yǒu, fēn zhe chuí ruí wǔ cùn guān.
豈無開徑三人友,分著垂緌五寸冠。
“不棲巖穴煉金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